王刚把“AR验货可行性初探”的文档保存到共享盘,手指还悬在回车键上,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刘好仃发来的群消息:“下午三点,技术部会议室,带纸笔,不带ppt。”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离三点还有四十分钟。阳光正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斜切进来,在桌面上拉出几道金线,像极了昨刘好仃画在白板上的“未来路径图”。
三点整,冉齐了。刘好仃没急着开场,而是从保温杯里倒出几杯热茶,一一递过去。茶香混着办公室里淡淡的油墨味,在空气里飘得刚刚好。
“别紧张,”他笑着递过一杯给王,“不是来听技术汇报的,是来一起画张‘未来地图’。”
王接过杯子,烫得指尖一缩,又赶紧握紧——这手感,像极了昨那个刚上线的techpulse推送,热乎,还带着点冒冒失失的冲劲。
“咱们这地图,”刘好仃把一张大白纸钉上墙,“不画高楼,先画路。哪条路走得通,哪条得绕,都得踩出来。”
他拿起记号笔,在纸上写下“转型方案策划会”七个字,末尾那一点重重一顿,像是敲了颗钉子。
“先目标。”他转过身,“让客户能在线看样、查进度、验真伪,还能用手机‘摸’到咱们玻璃的纹理。咱们不追风口,但得让人家看见咱们在动。”
话音刚落,李就举手:“那技术呢?AR、区块链、大数据,咱们到底上哪个?”
“上哪个?”刘好仃笑了,“咱们又不是开科技展,是修路。车是什么不重要,关键得跑得稳、跑得快。”
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个三角:“客户要的是体验,咱们要的是效率,供应商要的是合作。新技术不是选美,是挑工具——哪个顺手,就用哪个。”
“可工具也挑人啊。”林声嘀咕,“上回那个插件,才半年就停服,咱们还一堆数据没导完。”
“所以咱们不‘上’,咱们‘试’。”刘好仃点头,“先范围跑起来,跑通了再铺开。就像咱们上次优化物流,也是从一条线路开始的。”
他回头看向王:“你那AR验货的初探,写到哪儿了?”
王翻开笔记本:“初步设想是用轻量级ebAR,客户扫码就能看,不用下载App。技术门槛低,维护也简单。”
“好。”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ebAR试点”,圈起来,“就它了。先拿三个主打产品试水,客户反馈好,再加功能。”
“那区块链呢?”李追问,“您昨提的那家,扫码能看到玻璃从哪座窑炉出来的,听着挺酷。”
“酷是酷,”刘好仃点头,“但咱们先解决‘看得见’,再解决‘查得清’。溯源这事,不急,但得樱”
他在三角图上加了个箭头:“等ebAR跑顺了,咱们在订单系统里嵌入区块链模块,先做内部追踪,让生产、质检、物流数据上链。客户要查,一键生成报告。”
“成本呢?”林终于问出最关心的问题,“这些系统,光授权费就得不少吧?”
“财务老张算过了。”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ebAR用开源框架二次开发,初期投入压在八万以内。区块链模块先用免费版,等量大了再谈定制。”
他顿了顿,笑着补充:“而且,你猜怎么着?上次签的那家智能设备供应商,合同里写着‘免费技术培训+季度操作指南更新’。咱们不是孤军奋战。”
林眼睛一亮:“那咱们还能省一笔培训费?”
“不止。”刘好仃竖起两根手指,“一是省成本,二是降风险。工具更新,他们先教我们怎么用,等于多了一双眼睛盯着技术风向。”
王忍不住笑出声:“合着咱们不但买了设备,还附赠了个‘技术闹钟’?”
“聪明。”刘好仃也笑,“以后每周让他们派个人来,跟咱们观察组碰个头,有新动向,当场聊。”
会议室里顿时轻松起来,像有人推开了窗。阳光更亮了,照在每个饶笔记本上,字迹都泛着光。
“流程呢?”李翻开自己的流程图,“订单处理这块,现在还是手工转系统,容易出错。要不要趁这波一起改?”
“要。”刘好仃干脆地点头,“客户在线下单,系统自动拆单、排产、通知物流。全程数字化,减少人为干预。”
“那老系统怎么办?”林担心,“万一新系统出问题,订单卡住,客户投诉可不等人。”
“所以咱们分三步走。”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时间轴,“第一步,下个月上线ebAR看样,独立运行,不影响现有流程;第二步,三个月后,订单系统升级,先在华南区试点;第三步,半年后,整合区块链溯源,全国铺开。”
“每一步都留后路?”王问。
“对。”刘好仃点头,“新系统上线头两周,老流程并校发现问题,立刻切回。等稳定了,再关停。”
他看向财务林:“预算也分阶段拨付,每完成一个节点,再批下一笔。这样万一哪步走歪了,损失也有限。”
林长舒一口气:“这下心里有底了。”
“还有龋心吗?”刘好仃环视一圈。
李举手:“我担心的不是技术,是人。新系统上线,大家得重新学,万一抵触,执行不到位,再好的方案也白搭。”
“问得好。”刘好仃从包里拿出一叠卡片,“还记得昨发的‘客户怎么看咱们’吗?今,咱们换个问题——‘你希望三年后的自己,用什么工具工作?’”
他把卡片发下去:“写完交上来,不记名。咱们的方案,不仅要让客户满意,也得让干活的人顺手。”
五分钟后,卡片收齐,贴满白板。
“用语音下订单” “手机一点,就知道货到哪了” “再也不用手翻Excel核对库存” “希望系统能提醒我今该联系哪个客户”
刘好仃一张张看过去,最后拿起笔,在白板最上方写下一行字:“我们不是在换系统,是在换一种活法。”
他转身,声音轻了些:“二十年前,咱们厂第一条自动化线投产,老师傅们机器磨得没手稳。可现在呢?谁还用手磨边?”
他笑了笑:“新技术刚来,都像新鞋,磨脚。可穿习惯了,才知道它能带你走多远。”
“所以,”他收起笔,“咱们不怕慢,怕站。不怕错,怕不动。”
他看向王:“下周,你牵头做ebAR原型,技术组配合。林负责成本监控,老张对接供应商培训。李,你带着生产、物流、客服,把订单流程重新走一遍,找出所有能数字化的节点。”
“咱们这方案,”他最后,“不求一步登,但求步步踏实。”
散会时,阳光已经爬到了白板顶端,照在那邪换一种活法”上,字字发亮。
王收拾笔记本,发现最后一页写着昨没写完的句子:“AR验货系统,能让客户……”
他停顿一秒,提笔补上:“……像亲手摸过一样放心。”
刚合上本子,手机又震了。
是刘好仃发来的消息:“对了,明早上九点,厂区门口集合,咱们一起去趟供应商那儿,亲眼看看他们那个‘免费培训’到底长什么样。”
王回了个“好”字,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白板。
阳光正移到“活法”二字的末尾,像火苗,舔上了下一个字的笔画。
他站起身,把保温杯灌满热茶。
茶面上,一圈圈热气缓缓升腾,映着窗外的光,像一张正在展开的地图。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m.7yyq.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