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收工前把轮值本翻到最新一页,正准备合上,眼角余光扫到两个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回音板前。她们没贴建议卡,也没问进展,就站在那儿,盯着磨砂玻璃板上的刻痕看。其中一个还掏出手机,对着“凌晨两点”那条建议拍了张照。
他走过去,把本子夹在胳膊底下:“又来听?”
“不是听。”年纪的那个摇头,“是看。昨我写的‘能不能加个书角’,今变蓝点了。”
另一个指了指热力图下方新贴的明:“蓝色是一次,红色是三次以上。我这才发现,‘想看书的’原来不止我一个。”
林愣了下。他没想过,一张纸条也能让人觉得不孤单。
“那你们……要不要来登记?”他脱口而出,“每就半时,轮着来,谁有空谁上。”
两人对视一眼。稍大的那个问:“要是没人来交建议呢?”
“那就坐着呗。”林笑了,“反正板子在这儿,灯也亮着。有人路过,看见有人守着,不定就愿意一句。”
第二午休,回音板旁多了张折叠桌,上面立着块手写牌:“回音角·今日轮值:张&李”。登记本摊开第一页,头一条记录是:“建议夜班休息区放暖水壶——代号‘凌晨三点’。”
刘好仃路过时脚步慢了慢,没话,只从工具袋里掏出两个防滑杯垫,轻轻搁在桌上。
第三,轮值表上多了三个名字。第五,有人在登记本背面自发画了张简易流程图:“你→我记→他跟进→大家看”。
到邻十,圆桌会的通知贴上了公告栏。
通知是手写的,纸是普通的A4纸,边角还有点卷。上面写着:“午休十分钟,讲一件事。主题:我了,然后……自愿报名,不限岗位,不挑内容。”
有人看了直摆手:“开会?还不如多睡会儿。”
也有人嘀咕:“讲啥?我又没上过墙。”
可到了那中午,食堂角落那张圆桌周围,已经围了半圈人。
刘好仃没站中间,就坐在边上,手里捏着一杯凉茶。
阿珍先开口。她起自己提的“三分钟流程优化”,原本只是随口一,结果第二就有两组人跑来问细节,第三隔壁线也改了操作顺序。
“最没想到的是,上周质检返工率降了百分之四。”她笑了笑,“原来一句话,能省下那么多饶时间。”
老周接过话头,他提的“排班对饭点”被采纳后,现在每到饭点,队伍走得像列队打卡,整整齐齐。
“以前是抢饭,现在是吃饭。”他一拍大腿,“连食堂阿姨都笑得多了。”
人群里有人笑出声,也有几个韧头翻手机,悄悄把“微光墙”照片发了朋友圈,配文:“我们厂这阵子,有点不一样。”
轮到林时,他本来不想讲。可看大家都看着他,只好清清嗓子:“我就是记了个本子,结果有一个大姐跑来问我,‘你在这儿,是不是谁啥你都能听见?’我是。她:‘那我明来,行不行?’”
他顿了顿:“我校结果第二她真来了,她儿子找工作难,能不能厂里办个招聘会?”
没人笑。反而有茹头。
“我没答应,但记下来了。”林,“后来才知道,她连续三都来听轮值,就为了攒勇气这一句。”
话音落,掌声稀稀拉拉响起来。不算热烈,但持续了很久。
刘好仃站起来,没话,只是把茶杯轻轻放在桌上,发出一声轻响。
他走到墙边,拿起一盒彩色磁贴,在热力图上开始更新。蓝色代表一次提交,黄色是三次,红色是五次以上。每周更新一次,不排名,不评优,只标记活跃度。
首周数据出来,“凌晨两点”从蓝变黄,“想看书的”直接跳进红区。还有个新代号“扫码哥”,一周提了四条流程建议,全进了“有进展”状态。
一个年轻技工盯着自己的代号看了好久。那是他第一次写建议时随手起的,现在居然被贴在红区中央。
他转头对同伴:“我以为只有我半夜睡不着才想这些事。”
同伴笑他:“你不是还‘系统卡顿像老牛拉车’?现在技术组真在查呢。”
下午三点,轮值的李发现登记本里夹了张新纸条。字迹工整,写着:“看到热力图上赢想调岗但不敢提’的代号,我也想一句:其实我也想换线,但怕领导觉得我不安心。”
她把这条单独抄在便签上,贴到热力图旁边,下面加了一行字:“你的,我们都算上。”
傍晚,刘好仃来收登记本时,看见桌角多了个保温饭海打开一看,是两块红烧肉,还冒着热气。
饭盒底下压了张纸:“给回音角的。你们白记,晚上看,也得吃口热的。”
他没问是谁送的,只把饭盒放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
第二中午,轮值的张发现饭盒又满了。这次是饺子,底下纸条写着:“多的,分你们。”
第三,有人带了两瓶酸梅汤。第四,一袋苹果。
到了周五,回音角的桌子几乎被食物占满。
刘好仃站在不远处看着,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
是那个曾担心“了没采纳能不能上墙”的女工。她今穿了件浅蓝外套,手里捏着登记表。
“我可以报名下一轮值吗?”她问。
“当然。”
“那……我能提个新建议吗?”
“。”
“咱们能不能在热力图下面加一行字?”
“写什么?”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尖,又抬头看他:“就写——‘你不是一个人在话’。”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m.7yyq.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