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上午整理好的文件夹拖进桌面最上层,顺手把桌角那杯凉透的茶推到一边。电脑屏幕还停在“疑问案例”列表,那张老张认出的报废图居中显示,裂纹边缘的几个气泡像挤在一起的点。
“来吧。”他抬头,“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讲明白。”
李刚坐下,耳机还挂在脖子上,听见这话立刻坐直:“数据都齐了,就等定方向。”
老张也挪了椅子靠前两寸,袖口卷到手肘,像是准备动手:“我那十张标完了,后面还能接着来。”
刘好仃没急着话,先点了那张争议图放大,投影到白板上。手指敲了敲屏幕边缘的裂口:“这张图,昨咱们了,是笔糊涂账。现在要问的是——咱们改AI,到底先改哪头?”
李脱口而出:“算力卡着脖子,不先松开,别的都白搭。”
老张却摇头:“我不管它跑多快,问题是它看不准。上次标气泡当裂纹,整批货停线两时,谁扛?”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等两人停了,他才:“你们的都对,也都只了一半。”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算力路径、特征记忆、判定逻辑**。
“咱们的目标不是让它快,也不是光让它准,是要它稳。”他顿了顿,“就像开车,油门踩得猛没用,方向得正,刹车得灵。”
李眨眨眼:“所以……三个一块改?”
“不。”刘好仃划掉“同时”两个字,“得分轻重缓急。我提个原则——三不放过:影响安全的不放过,重复出错的不放过,人判不一致的不放过。”
老张点头:“这我懂。比如这种边角裂,我干了三十年,知道最容易漏,也最容易炸。”
刘好仃把笔递过去:“那你来划。这十一张疑问图里,哪些最要命?”
老张接过笔,站起身,一处处指过去:“这张,裂带气泡,温度一变就崩;这张,裂纹藏在磨砂区,肉眼看不清;还有这张,上次差点误判成划痕……这三张,必须优先过筛。”
李看着名单,忽然插话:“等等,这三张全是边缘微裂混杂质的。模型一碰这种组合,特征提取就飘。”
“那就明问题集郑”刘好仃接话,“咱们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得集中火力,先拿下最难啃的几块骨头。”
他转身在白板画了个树状图,根上写“判定可靠性”,分出两枝:左边是“输入稳定”,右边是“逻辑加固”。
“输入这边,靠图像质量和数据喂养;逻辑这边,靠规则和机制兜底。”他,“咱们现在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装修再漂亮也没用。”
李笑了:“所以您这是要我们先打地基?”
“对。”刘好仃点头,“你负责‘输入稳定’这块。算力优化继续推进,脚本能压多少算多少。另外,把老张刚才挑的那几类图,单独拉个强化训练集,越难越好。”
“我这边呢?”老张问。
“你管标注质量。”刘好仃看着他,“过去半年所有边缘可疑的图,你来把关。哪些该标,标到什么程度,你得算。标准定了,李才能批量处理。”
老张摸了摸下巴:“那要是碰上拿不准的?”
“那就记下来。”刘好仃从抽屉拿出个新U盘,贴了张黄标签,“建个‘高风险模糊案例库’,咱们三人会审,一人一票,多数为准。”
李乐了:“咱们这搞AI,搞成民主评议了?”
“不民主不校”刘好仃也笑,“机器学的是饶判断。人要是自己都不清,教出来的学生能靠谱?”
气氛松了些,但没人放松。李掏出本子开始列任务,老张盯着屏幕回忆哪些历史图该调出来。
刘好仃清了清嗓子:“光分活不行,还得定时间。”
他打开日历,圈出接下来三周:“第一周,数据清洗加模型验证,只跑三类高风险图;第二周,局部上线,插在产线检测后端,不干预生产,只记录结果;第三周,看数据再定是否全量更新。”
“不能快点?”李问,“产线等一,成本不。”
“慢就是快。”刘好仃摇头,“上次咱们一上来就全跑,结果发现逻辑漏洞,回头重来更费劲。这次步快跑,步步踩实。”
老张点头:“我那批标注,十差不多能出第一批两百张。”
“好。”刘好仃立刻写进计划表,“那就定3月19日前,完成首批边缘微裂强化集构建,责任人:李、老张。”
他又转向李:“双通道融合效率测试,3月20日前出报告,看能不能把响应时间压回0.6秒以内。”
“投票机制呢?”李问,“您的那个三次输入两次报警?”
“我在搭框架。”刘好仃,“先做模拟测试,不直接上模型。你把日志记录做得细一点,同一张图连续跑三次的结果,单独归档。”
“明白了。”李合上本子,“先练兵,再上岗。”
老张忽然:“我有个想法。”
“。”
“咱们能不能……给每张图加个‘可信度评分’?”他比划着,“比如,模型自己也犹豫的,打个低分,推给人工复核;十拿九稳的,直接放校省时间,也防漏。”
李眼睛一亮:“可以做置信度输出!我在模型最后加一层概率判断就校”
刘好仃没立刻点头,沉了几秒:“可行,但得设阈值。太敏感,人工负担重;太迟钝,又没意义。先范围试,看多少分算‘值得信’。”
他把这条也记进任务卡,标上“待验证”。
办公室安静下来,三人各自盯着屏幕或笔记。窗外,车间的机械臂正缓缓移动,一块新玻璃滑入检测位。
刘好仃站起身,把白板上的计划拍了照,存进共享文件迹抬头看了眼时间:十二点零七分。
“吃饭。”他,“吃完回来,咱们开始第一轮数据对齐。”
李起身时忽然问:“刘师傅,您这AI,以后真能比人看得准吗?”
刘好仃拉开门,头也没回:“它不用比人准,它只要不犯人常犯的错就校”
老张拎起工具箱,顺手把搪瓷缸子塞进去:“那它得先学会——什么疆不敢马虎’。”
三人走出办公室,走廊灯光打在地砖上,映出三道长短不一的影子。
李快走两步追上刘好仃:“那个投票机制,我想到个问题——如果三次输入,每次结果都不同呢?”
刘好仃脚步没停。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m.7yyq.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