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又闪了一下,这次连亮都懒得亮了。
刘好仃把复位键按住三秒,松开,盯着测试台上的读数。0.31秒延迟。比刚才还慢。他没话,转身把桌角那个旧模块拿起来,拧开底盖,手指蹭了蹭导热垫边缘。灰黑色的油泥粘在指腹上,像熬了十年夜的肝。
“这玩意儿撑不了三。”他。
话音落,仓库那边已经响起了扳手磕铁架的声音。
老黄蹲在报废区第三排,手里捏着一块从旧激光头拆下来的铜片,正用砂纸一点点磨边缘。王在旁边举着酒精瓶,每磨几下就喷一下,白雾腾起来,呛得人直眨眼睛。
“这层氧化得跟墙皮似的。”王抹了把脸,“不磨干净,测出来全是假数。”
老黄没应声,把铜片夹进测温夹具,另一头接上加热台。温度升到60c,红外枪扫过去,表面读数跳了几下,稳在67.2c。他记下数据,换上第二块——铝基散热片,厂里老款电源上拆的,背面还贴着泛黄的标签。
“导热系数2.1。”王念出来,写在本子上,“比原装那块强一点,但离石墨垫差远了。”
第三块是石墨残片,从进口设备主板上撬下来的,薄得像纸。老黄动作放轻,生怕一碰就碎。加热到60c,表面温度只比环境高4.3度。
“4.8。”王吹了声口哨,“这玩意儿要是能批量用,咱们直接起飞。”
“飞不了。”老黄把片子翻过来,指着中间一道裂痕,“这种材料脆,一震就断。装菜市场豆浆机上,三就得报废。”
“那咱们就别想一步登。”王合上本子,“先找能用的,再找好用的。”
两人收拾工具,抱着三块样品回车间。测试台前,李的电脑正跑着仿真。屏幕上一条温度曲线缓缓爬升,到65c时,程序自动切换启动模式,响应时间从0.6秒压到0.28秒。
“成了?”王凑过去。
“刚调好。”李揉了揉眼角,“之前模型没算热衰减,‘轻启动’总晚半拍。现在加了个衰减函数,温度一掉就开始预判,像人打哈欠前就知道要困了。”
“那你这程序,能不能认出哪种散热片配哪种启动节奏?”老黄把三组数据递过去。
李接过来扫了一眼,敲键盘调出对比图。“铝片升温快,降温也快,适合频繁轻启;铜片稳,但热起来难散,得拉长休息间隔;石墨片……太娇气,程序得专门伺候。”
“咱们又不是开养老院。”王笑,“得让它干活,不是养它。”
刘好仃这时候从资料柜回来,手里多了张A4纸,上面印着模块内部结构图。他铺在桌上,拿红笔圈出导热路径:“热从芯片来,往外壳去,中间就靠这层垫子传。现在问题是,垫子老了,路堵了。”
“换新的不就完了?”王。
“新垫子导热系数不到2。”刘好仃摇头,“咱们得想办法,让旧路跑新车。”
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那块旧导热垫,又抽出两片新铝片,夹在中间,用夹子固定。放进测试台模拟环境,加热到60c,红外枪扫过去,表面温度比单独用旧垫低了8度。
“3.0。”王念出读数,眼睛亮了,“这组合能打。”
“成本呢?”刘好仃问。
“铝片是边角料,导热脂仓库还有库存,算下来一块模块多花不到两块钱。”王掰手指,“比换石墨垫便宜十倍,比加风扇省电,还不用改电路。”
老黄点头:“结构也不用动,拆壳、换垫、装片,三分钟搞定。”
李盯着数据看了一会儿:“我这边程序也能适配。只要散热系数在2.5以上,‘轻启动’就能压住延迟。”
“那就这么定。”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层结构:底层铝片导热,中间高导热脂,顶层薄铜片均温。下面写一行字:**低成本被动散热+动态启动逻辑**。
“硬件走这个组合,软件按3.0系数调参。”他转头问李,“仿真多久能跑完?”
“现在开始,六时出结果。”
“我这边三时能出五组实测数据。”老黄,“确保每批材料都稳。”
“我负责拆装流程标准化。”王抓过记事本,“写个操作指南,谁来都能照着做。”
刘好仃把白板上的方案拍了照,存进手机相册,新建了个文件夹,命名为“V2实装准备”。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九点四十七。
“十一点半,测试台前碰头,对数据,定样机。”他,“先做五个,装完就测,不等明。”
四个人散开干活。李回工位调程序,老黄带着样品去恒温房复测,王翻出工具包开始整理装配流程。刘好仃留在测试台前,把那个旧模块重新装好,按下启动键。
绿灯亮了。
慢了0.29秒。
他没关电源,也没记录,只是把模块轻轻挪到台子最右边,和其他六个并排。七个灯,七种状态,像一排等待发令的跑者。
十一点二十三,李第一个回来,手里捏着U盘。她插上电脑,调出最新仿真图:温度65c触发轻启动,响应时间稳定在0.28秒,波动范围±0.02。
“成了。”她轻声。
三分钟后老黄进来,手里三张手写数据表,每张都标了红圈。“五组实测,导热系数最低2.9,最高3.1,全在预期范围。”
王最后到,抱着一叠打印纸。“装配流程写了六步,配了图,十分钟能教会一个新手。”
刘好仃把三份资料摊在桌上,一一过目。程序数据、实测报告、操作指南,三样齐全。他拿出记号笔,在白板上写下:**实装启动,五台样机,今日完成**。
“现在开始?”王问。
“现在开始。”刘好仃点头,“老黄带材料,王调工具,李监数据,我来装第一台。”
四个人围到操作台前。老黄打开工具箱,取出导热脂、铝片、镊子、螺丝刀。王拆开第一个新模块外壳,露出内部芯片。刘好仃用棉签蘸酒精,擦净芯片表面,再抹上薄薄一层导热脂,轻轻放上铝片,压实,盖回外壳。
拧紧最后一颗螺丝,他把模块放回测试台,接上电源线。
李按下启动计时。
刘好仃的手指悬在复位键上方,没立刻按。
他看了眼旁边那排旧模块,又看了眼手里这个刚装好的新壳。
“试试。”他,按下按钮。
绿灯闪了一下。
亮了。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m.7yyq.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