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的指尖在鼠标上轻轻一敲,屏幕上的退货率曲线图刷新了一格。时间跳到上午九点零八分,看板右下角的“策略运行数”数字变成了21。他往后靠了靠椅背,盯着那条平稳下滑的折线看了三秒,没话,只是把咖啡杯往左手边挪了半寸。
“李工,上周华东那两单返修,原因确认了吗?”他开口时声音不大,像是自言自语,但会议室里的三人立刻都抬了头。
李工翻了下手里的记录表:“查到了,客户镀膜后自己加晾抛光工序,超了我们标准范围。不是工艺问题。”
“那就不是咱们锅。”周插了一句,顺手打开共享文档,在“异常归因”栏里打了个勾,“我已经给那边销售发了提醒函模板,让他们下次签合同前先过一遍处理流程。”
老赵从文件堆里抬起头:“华南这边倒是一路绿,这三周零投诉。我刚跟仓库核对过,同一批材料出的货,去年这时候退了四次。”
刘好仃点点头,调出另一张图:“不光是兔少,你看这个——”他用笔圈住订单交付周期的柱状图,“从第十三开始,平均缩短了整整十个时。不是人跑得快了,是卡点少了。”
周凑近看了眼:“明咱们那个‘土办法智能提醒’真起作用了?”
“不是它起作用,是大家开始按规则走。”刘好仃着,把《气候适配指南》的实施日志拉出来,“你们看,每次湿度预警触发后,技术组响应时间都在两时内,比之前快了一倍。这不是偶然,是习惯变了。”
李工皱眉想了想:“可我担心的是,现在全靠人工盯提示。万一哪谁忘了看群消息呢?”
“所以不能靠人记,得让系统留痕。”刘好仃打开新建的表格,“我做了个‘长期效果评估表’,四个维度:数据能不能连上、老客户回不回来、各地反应齐不齐、出了事能不能快速顶上。”
他一边一边填入数值。屏幕上,绿色区块逐渐铺开。
老赵看着看着笑了:“你这搞得像考试打分似的。”
“本来就是考试。”刘好仃笑了笑,“咱们折腾这么久,总得知道自己考了几分吧?”
正着,周手机震了一下。他扫了一眼,眉头微皱:“华东又有新消息——某大客户技术部提意见,最近几批货光泽度不够亮。”
办公室安静了两秒。
李工立刻调出生产参数:“不可能啊,镀膜时间、温度、气体比例都没动过。”
刘好仃没急着回应,转头问老赵:“这家客户以前提过类似要求吗?”
老赵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手指滑过一行行记录:“提过。三年前他们定制过一批高反光板,当时标准比国标高出5%,还专门签了补充协议。”
“那就不是质量问题,是预期错位。”刘好仃松了口气,“他们习惯了特殊待遇,现在用通用款,就觉得差零意思。”
周挠头:“可咱们指南里没写这个啊,他们也不知道要特别申请。”
“那就补上。”刘好仃直接在文档里新建附录页,“标题就疆重点客户弹性适配建议’。第一条:历史有特殊参数需求的客户,接单时需主动确认是否沿用旧标准。”
李工点头:“产线这边没问题,只要前端标清楚,我们随时能切模式。”
“这就对了。”刘好仃合上笔帽,“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先把规矩立明白。有人想多跑一步,咱们给他留个门,但得提前打招呼。”
周眨眨眼:“那要不要做个标签系统?比如客户名旁边画颗星,一看就知道是‘讲究人’。”
“可以。”刘好仃笑着点头,“你去设计个图标,别太花哨,一个五角星就校咱们不搞复杂,就图一眼能看清。”
老赵忽然想起什么:“行政刚通知,扫描完的旧档案已经上传系统了,所有缺失数据都补齐了。”
“好。”刘好仃立即切换窗口,“把近三年的投诉记录再跑一遍分析,特别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毛病。这次不仅要治已病,还得防未病。”
李工犹豫了一下:“现在数据看着挺好,是不是可以对外一声?比如发个内部通报,让大家知道咱们搞成了?”
周立马举手支持:“我觉得行!还可以拍个视频,讲讲咱们怎么用‘土系统’打赢高科技战役。”
刘好仃没接话,反而打开了动态修订日志。他往下翻了几页,停在三前的最后一行记录上。
“你们记得咱们第一版参数发布那吗?”他问,“也是这么多人围着电脑,都‘总算搞定了’。”
“然后第二就来了个加急单,打乱全部节奏。”老赵苦笑。
“所以啊,”刘好仃轻声,“一件事做完不叫成,做成还不散架,才算真站住了脚。”
他重新回到评估表页面,指着最后一列:“连续三周,四项指标全在线。这不是运气,是咱们把碎片拼成了网。但现在还不是收网的时候。”
完,他在日志末尾敲下一段话:
“截至5月24日,优化策略运行稳定,关键指标持续达标,建议启动成果固化筹备工作。备注:稳定非终点,而是新基准线。”
按下回车后,他抬头看向三人:“接下来,我们要把这套做法变成‘标准动作包’,不管谁接手,都能照着做,不出错。”
周忍不住问:“那以后是不是就轻松了?”
“不会。”刘好仃摇头,“只会更忙。因为这次咱们不只是解决问题,还要教会别人怎么自己解决问题。”
李工若有所思:“你是想把它变成培训教材?”
“不止。”刘好仃打开厂内知识库界面,“我要把整个流程拆解成七个步骤,配上案例和常见坑。以后新人入职,第一课就是看这个。”
老赵点头:“要是早几年有这东西,咱们也不会重复踩那么多雷。”
“那就从现在开始补。”刘好仃着,把“成果固化方案”加入任务看板,设为高优先级,“下周例会前,每人交一条最该写进手册的经验。不用长,一句话就校”
周笑嘻嘻地:“我的我想好了——‘别等火烧起来才找水龙头’。”
李工也跟着接:“‘参数可以调,但规矩不能绕。’”
老赵沉吟片刻:“‘客户的每一次抱怨,都是给我们递图纸的人。’”
刘好仃听着,一个个记下来,最后加上自己的那句:“**改变很难,但比难更可怕的是,以为一切正常。**”
他关掉编辑框,将监控页面固定在主屏中央。曲线依旧平稳,订单流持续滚动,系统没有报警,也没有欢呼。
他把椅子往前拉了半尺,双手放回键盘两侧。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未关的电脑边上。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m.7yyq.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