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南洋

流泪的鱼wyj

首页 >> 龙起南洋 >> 龙起南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回大秦,请叫我龙哥 大家请我当皇帝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 带着手机当知府 从特种兵到侯门婿 明末风云起 懒唐 赘婿 大清隐龙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龙起南洋 流泪的鱼wyj - 龙起南洋全文阅读 - 龙起南洋txt下载 - 龙起南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疯狂造舰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既然德国人已经出招了,那么,帝国不可能不接招的。否则的话,德国人一定会以为帝国怕他们了,从而也会更加的嚣张的。更是会对帝国海军的士气造成严重的影响。帝国在这一次战争当中获得好处,远超德国人,既然德国人要开始大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帝国岂会怕他们。“这样吧,正在建造的四艘‘唐级’战列舰,继续建造。等到下半年,如果德国海军再次开工建造新的战列舰的话,就再追加四艘‘唐级’战列舰。这样的话,即便是德国人今年建造的八艘战列舰都服役,帝国海军也会有十六艘主力舰。明年如果德国海军继续大规模的建造战列舰的话,德国人每建造一艘战列舰,帝国就建造两艘。军备竞赛,帝国从不会惧怕他们。帝国的经济形势,要比德国人好得多,拖到最后的话,承受不起的,依旧是他们!”龙宇飞道。帝国海军现在有八艘战列舰,这就使得帝国海军占据了先手优势,即便德国海军今年开工建造八艘战列舰,帝国海军同样也只建造八艘战列舰。但帝国还要也一样拥有两倍于德国饶主力舰的优势。另外,帝国海军的造舰速度要比德国人快不少。德国人建造一级战列舰,大概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随着德国人建造的战列舰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好,工期也会缩短。但是现在,帝国海军建造一级战列舰,不会超过两年半的时间。因此,即便帝国的战列舰比德国人后开工,帝国的战列舰也会比德国饶战列舰先服役。这样的话,就能够确保帝国不会被德国人欺骗。毕竟。建造战列舰需要大型的船台。那么庞大的战舰开工,想要完全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帝国的军情局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确定德国人是否开工建造了新式战舰。一旦确定之后。帝国再开始建造新式战列舰,也能够确保帝国海军继续领先于德国海军。“是。陛下!”海军大臣魏勇点零头,再一次得到鳞国皇帝龙宇飞的保证,让他非常满足了。至少,龙宇飞承诺的两倍优势不会改变,这就会使得帝国海军在将来面对德国海军的时候,有着更多的优势。帝国海军可以更加从容的进行战术布置,而不像德国人需要精打细算。中国海军确定了这一计划之后,使得中德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进入了高*潮。虽然。帝国海军的大规模造舰比德国海军晚了一年。但是,规模则比德国海军要大得多。当帝国*军情局确定德国海军在1857年建造了四艘‘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的时候,帝国海军立刻开工了八艘‘唐级’改进型战列舰。而在1857年下半年,德国海军继续开工建造四艘‘布伦瑞克级’战列舰的时候,帝国海军则开工建造了八艘‘唐级’战列舰的终极改进型战列舰。帝国海军关于‘唐级’战列舰的划分,初期的八艘为‘初唐级’战列舰,中期的八艘则为‘中唐级’战列舰,后期的八艘则为‘晚唐级’战列舰。‘中唐级’战列舰和‘初唐级’战列舰没有太大的区别,依旧是三座三联装343毫米主炮,不过。装甲更为厚实,排水量也增大了一些。但航速却和‘初唐级’战列舰一样,保持不变。至于‘晚唐级’战列舰。则装备了更为强大的三座三联装356毫米主炮,使得这一级战列舰的火力更加的强悍,防御力和‘中唐级’战列舰差不多,但是,因为动力系统采用了蒸汽轮机的原因。‘晚唐级’战列舰的航速高达23节。从中德双方的战舰建造数量来看,中国海军的‘初唐级’,‘中唐级’和‘晚唐级’,数量是德国海军的‘凯撒。腓特烈三世’级,‘维特尔斯巴赫级’和‘布伦瑞克级’的两倍。从战舰的性能来看。帝国海军的这三级战列舰也略强于德国海军。在数量和性能上都占优之后,帝国海军的实力已经倍强于德国海军。使得帝国海军在未来的海军竞赛当中,牢牢占据着优势。当然。帝国海军进行两倍于德国海军的战列舰建造计划,使得帝国海军的军费开支也在德国海军的两倍以上。德国从英国人那里获得了价值六亿四千万华元的造舰资金,但帝国在战争当中也获得了一百多亿华元的发展资金。虽然军费只分到了四十亿华元,陆军和海军都占据了这其中的大头。陆军分到了百分之六十,海军分到了百分之三十五,空军只分到了百分之五。但是,十四亿华元的资金,使得帝国海军的造舰资金非常的充足。另外,帝国皇帝龙宇飞还决定,印度每年向帝国进贡的八亿华元,帝国*军队分得其中的一半,也就是四亿华元。另外的四亿华元则交给军方作为军费的补充。海军差不多可以分到两亿华元,这就使得海军有了更多的造舰资金。世界大战之后,帝国的经济在上百亿资金的注入之下,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大量的向海外移民,使得帝国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购买力也越来越高。加上印度和非洲这两个殖民地,给帝国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帝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的迅速。经济的发展,使得帝国的军费也不断的提高,海军分到的军费相应的也提高了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帝国海军虽然开始了大规模的造舰,但在不需要额外增加开支的情况下,就能够按照计划发展。不会给帝国的经济造成太大的压力。反观德国海军,在英国人支付的造舰资金用光之后,为了维系德国海军的疯狂造舰,德国财政只得勒紧了裤腰带,向德国海军倾斜。要不是德国的国力在日渐增强的话,他们也根本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造舰计划。即便是如此,从1858年开始,德国海军的战舰建造计划,也从每年的八艘降到了四艘。如果再保持八艘的话,德国饶经济会首先支撑不住的。当然,德国人降低了造舰数量,帝国也随即降低了造舰数量。德国人每年开工四艘,那帝国就每年开工八艘。总之,帝国海军战列舰始终保持在德国海军的两倍以上。这使得德国海军想要挑战帝国海军,变得遥遥无期。尽管德国海军很快就超越了其他国家,成为了仅次于帝国的海上第二强国。但是,德国海军和帝国海军之间的差距,却是他们即便拼命也无法弥补的。不过,至少是在1856年的时候,德国人还不能体会到这些的,他们依旧沉浸在强大的海军之梦当郑帝国的军情局在搜集德国海军的建造情况,同样的,德国的情报部门也早收集中国海军的建造情况。为了能够在将来的海战当中占据先机,双方都拼命的搜集对方的情报。当德国方面得知帝国海军没有追加‘唐级’战列舰的数量的时候,德国人一度以为帝国是怕了他们了。这使得包括德皇威廉一世在内的德国高层们,非常的满意。“诸位,根据情报部门得到的消息,中国饶‘唐级’战列舰只开工建造了四条。中国人在之前可是吹嘘,一旦帝国开工建造战列舰,中国人就会建造更多的战列舰来应对的,帝国每建造一艘,中国人就会建造两艘。但是现在看来,这是中国人食言了。他们根本就不敢和我们进行军备竞赛!”德皇威廉一世兴奋的道,他似乎认为,要不了多久德国海军就能够追上中国海军了。“是的,父皇。中国人惧怕了,我们在开工了四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之后,下半年还会继续开工四艘‘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一旦这些战舰服役的话,我们和中国海军的主力舰的差距就会缩的8比12了。并且,中国饶战列舰分布在世界的各大海洋中,而我们的战舰只需要在北海对中国海军发起挑战而已。我们的海军将拥有局部优势!”腓特烈。威廉皇储满怀信心。“诸位,为了海军,干杯!”威廉一世兴奋的道。他已经决定了,当德国海军的实力勉强和中国海军持平的时候,德国就会开始挑战中国的世界霸权了。德国海军挑战中国海军的海上霸权,这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如果成功的话,德国海军就能够取代中国海军,掌控世界的海洋了。那样的话,就算是德国最终没有能够击败中华帝国,也至少能够保证德国和中华帝国瓜分全世界。负责为德国海军建造战舰的英国前海军大臣查尔斯。亚当爵士趁机提出建造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计划。毕竟,海军不能仅仅只有战列舰的,还需要大量的配套战舰。英国海军主要就是吃亏在中国海军轻型战舰的鱼雷攻击上。德皇威廉一世欣然应允。(未完待续)ps:第三更到,求订阅,求月票和推荐票!感谢书友、弥赛亚。、890的月票!

喜欢龙起南洋请大家收藏:(m.7yyq.com)龙起南洋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游戏王:决斗者的奇幻冒险 领主,从边境小贵族开始 时砂遗楼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我为救校花而死,她重生后倒追我 少年歌行十年之约 快穿之给绝嗣男主生宝宝 父母双帝:开局葬天,葬地,葬神 氪命推演,无敌从斩妖开始 股神:从美股开始收割全球 蒸汽纪元1886 三国从杀了刘备开始 惊!穿进男团选秀后我成了万人迷 生天录 在陷入永恒黑夜前 头号新宠:最佳娇妻送上门 穿书改嫁!带婆家娘家致富 合欢宗,从教训干侄女开始长生 我只想简单种个地,却被万人追捧 摄政大明
经典收藏 我为唐帝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 我是刘坚 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 无敌之大唐 阿姐,我中举了!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 回到13世纪称王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懒散初唐 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 无敌六王爷 吕宋风云之争霸全球 崛起1892 内御直 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 神级兵王 三国之佣兵天下
最近更新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如履薄冰的一生,朕能走到对岸吗 朕真的不务正业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佣兵1929 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 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 三国大军湿家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执剑荡天下 洛丹伦的黎明 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 大唐:开局掏出真理,李二吓懵了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龙起南洋 流泪的鱼wyj - 龙起南洋txt下载 - 龙起南洋最新章节 - 龙起南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