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首页 >> 不明不清 >> 不明不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奋斗在沙俄 诡三国 无始皇口谕,不得踏入银河边关 开局拐骗大宋将士造反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奋斗在嘉靖年间 我娘子天下第一 将门枭虎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 不明不清全文阅读 - 不明不清txt下载 - 不明不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702章 盐祸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先盐,明朝的盐业管理和其它政策如出一辙,两个字,死板。一看就是抄作业抄来的,而且还不是借鉴,是完全的抄袭。再加上制定者幼稚的想而然之,不光没有锦上添花,反倒成了累赘。

在明初,盐的管理部门是户部的十三个清吏司,基本继承了元代的办法,将煮盐的百姓编为灶籍。只有上交够了官府规定的数量,才能获得相应的粮食和钱。

灶户等同于奴隶,既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选择权力,世世代代和牲口一样。这么做只有一个好处,便于管理,同时也明管理者既笨又懒。

在盐引法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边关粮草告急,于是又临时打补丁弄出个开中法。这玩意还是抄的,来自于宋朝的折中法。

和一切拍脑门想出来的办法一样,开中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边关运输问题,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其副作用也逐渐展露了出来,那就是养出来一批贪婪的官商。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本,几乎垄断了各地的食盐销售渠道,通过层层提价和掺假等方式从中牟取暴利。

再用这些利润向其它行业渗透,什么赚钱干什么,不求长日久,只求曾经拥有,神挡杀神佛挡弑佛,进入哪一行就搅乱哪一校

前几年被打掉的晋商集团和甬商集团,以及部分朝廷官员勋贵就是其中之一。而更多的这类商人、官员集团,仍旧在利用盐业大赚黑心钱,向下无休止的剥削灶户,向上欺瞒朝廷偷逃税款,无恶不作。

更奇葩的是洪武年间制定的开中法,是按照当时人口计算的盐引发放数量,近二百年过去了,盐引数量居然一点没变,还是按照洪武年间人口数量为基础。

人口增长了那么多,盐引一点没变化,可没有一个地方缺盐,食盐价格也不曾大幅增高。难道是大明百姓都提前进入少盐少油的健康生活了吗?又或者是有不通过官府管控的食盐大量进入了市场?

答案显然是后者,按照户部的记录,从万历元年到景阳十年,大明的食盐产量都在4.8亿斤左右,多的时候也超不过5亿斤,少的时候不低于4.6亿斤。

那万历年间有多少人口呢,这个数字全大明就没一个人知道,包括皇帝。明朝空有一种叫黄册的户籍制度,却很少被认真执行过,大多数时间只依照祖训办理,包括税收,恨不得一二百年也不变动。

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做过一次人口普查,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大约在6000多万,再加上600多万军籍,人口总数应该在7000万出点头。

按照规定,登记人口户籍的黄册应该十年一更新,但从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认真执行过,即便更新了黄册也全是糊弄,数据没谱儿到离谱儿。

为啥这么呢,很简单,把万历朝的黄册拿出来和洪武年十四年的黄册对比就会发现,很多府县的人口数量愣是丝毫未改变,且人名都是一样的。

如果这些黄册可信,那就明很多地方二百多年了不光人口没变化,且大部分饶寿命都长达二百多岁,整村整县的全是活王八。

为什么明朝皇帝都不遵守祖训,没按照十年一次做普查人口呢?答案很简单,从头就没把根儿种正。朱元璋普查人口,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征税,不算清楚人头,没法确定税赋。

可是到了他的儿孙手里,这件事就没人乐意去做了。为啥呢,因为祖训里了不让加税。既然不让加税,那知道人口增长多少又有啥意义呢。

朝臣们更不愿意查了,因为人口多了,税赋就要多,可朝廷不让加税,谁收的税多谁就是盘剥人民,光挨骂撩不到一点好处。

另外人口普查是个十分耗费人力和物力的工作,还会牵扯到田亩分配、卫所逃兵、劳役轻重和税赋等一系列问题,一旦查清楚了就会让官僚资本和既得利益集团受到很大损失。

所以从皇帝到朝臣都没有花大力气查清楚的需求,或者根本查不清,阻力太大。秉承着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洪涛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登基的,正好赶上黄册更新。可上台之初千头万绪,连朝堂内部都摆不平,根本没能力做全国性的普查。

到了景阳十年(1614),朝堂内部基本摆平了,有能力进行人口普查了,命令一下,搞了两年,才发现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很多地方官员还是抱着老观念,根本不把人口普查当回事,胡乱报个数字上去敷衍了事。

这可能就是常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光把中央官员搞定,只能把控住国家的大发展方向,想完善细节,就离不开对整个官场配合。否则方向走对了,也不见得就可以有好结果。

景阳十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是1.1亿,准确肯定是谈不上,以多地的普查结果推测,实际人口数量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那好,就拿1.1亿人口为准,去分4.8亿斤的食盐产量,就会得出4.4斤的平均值。这只是理想数字,不包含各种损耗,实际数值肯定要更低些。

4.4斤的每人每年平均值够不够用呢?继续用数字话。明代的斤是590多克,一顿乘除之后,就得出了大明百姓每人每的食盐消耗量,为7.1克。

看到这个数字,后世的很多人马上就会惊呼,哎呀,原来古人就懂得少盐养生啊,我们又遥遥领先啦!

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大明百姓肚子里没那么多油水,也没有各种机械辅助,每就算啥也不干,光行走路程就要甩后世人几条街,重体力劳动很普遍,所以食盐的摄入量很高。

并且除了人要摄入食盐之外,牲口也得定期补充食盐,再加上古代提纯工艺不够,食盐里面的杂质含量比较多,综合算起来,把7.1克乘3恐怕都不太够用。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官府控制的食盐供应量连全国需求量的一半都达不到,那剩下差额是谁给补上的呢?答案也很简单,私盐贩子。

盐是朝廷禁榷商品,也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为什么私盐产业的规模如此之大,难不成满朝文武都是瞎子、聋子,连带着皇帝也是笨蛋,不知道下旨取缔?

官员们肯定不瞎不聋,皇帝也肯定不笨,但他们都管不了。因为私盐产业的主要经营者就是官员,而皇帝无法与全体官员为担为了维持统治,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任凭这些人从国家和民众身上两头吸血。

(本章完)

dengbidmxsqqxsyifan

shuyueepzqqxxsguan

xs007zhuikeread23z

喜欢不明不清请大家收藏:(m.7yyq.com)不明不清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时砂遗楼 特战队长的官场风云 干旱末世:我有十万亿吨清水 斗破苍穹之至高真神 女配强势逆袭记 离婚后,前夫雨夜跪地求我复婚 CSGO:我能抽取超能力 专职高手 病娇师姐装呆套路我,人麻了! 我在军校种田虐爆全星际 大帝之魂,人参开启修仙之路 六道共主 重生棒梗,空间太牛逼无奈躺赢 你的爱如星光 人族镇守使 重回七零,搬空养父母家库房下乡了 盖世天医 反派儿子退婚女帝?我反手让他叫娘! 蒸汽纪元1886
经典收藏 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 明末王侯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 穿越天子,从攻略太后开始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大明:当皇帝,太难了! 汉倾逐鼎 大唐:自爆穿越,宰相爹盼我成龙 封王大汉 三国穿越三国获得S级辅助系统 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 盛唐最强太子 带着手机当知府 明末海霸:从黄海开始殖民全球 李治你别怂 崇祯十七年:让我来抢救大明 明末风云起
最近更新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我娘子天下第一 赵聪的一生 穿越南宋:我靠抽奖打造现代军队 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 龙吟壮歌 红楼琏二爷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大唐:开局掏出真理,李二吓懵了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大宋第一猎户:女帝别低头! 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春到江南花自开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朕真的不务正业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 不明不清txt下载 - 不明不清最新章节 - 不明不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