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到民国。
中国这片土地上,一直是多灾多难的。
1894年,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疫,随着疫情的蔓延,对上海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而在十几年后的1910年,在中国东北也爆发了一场死伤人员达多饶鼠疫。
这些经历都表明一个问题。
执政者不迅速建立防疫机构,采取有力措施,管控流动性,面对医疗手段无法解决的瘟疫难题,中国百姓只能等待死神的到来。
即便是清朝末期,不停被列强欺辱,局势摇摇欲坠,统治者面对恶性传染病,也不敢大意,将出现鼠疫病患道德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直接改造为防疫医院,又在北京成立京师防疫局。
防疫局成立一年后,清政府倒台,1914年,北京出现瘟热、白喉等传染性疾病。
北洋政府在内务部成立临时防疫处,但此机构只负责一些行政事务,并不对患者的病情有治疗作用,不久政府便索性将其改造为传染病医院,由政府出钱进行患者的收治工作。
在应对1918年山西大规模鼠疫的疫情中,防疫处完善成为政府管控和传染病医院两个部门。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北京改名北平,就传染病医院而言,虽其上级主管部门一换再换,其由于经费短缺也曾濒临破产倒闭,直到1934年卫生处接管医院之后情况才逐渐好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转变。
不管是传染病医院还是管控部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吃着民国的俸禄。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以后,不管是传染病研究和治疗的医生,还是学者,流落在华北的很少。
都有组织的转移了,转移到了西南。
未来撑起我党传染病防疫事业的李志中和姜恒明等人,虽然已经入党,1937年才大学毕业,目前还不知道在国统区哪个犄角旮旯。
接到江向阳求助的段宏巽,顿时有些头大。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
民国中央防疫处正在搬迁途中,武汉沦陷以后,从长沙带着设备,前往越南,通过滇越铁路,前往昆明。
即便是段家那么多故旧,好友,依然联络不上中央防疫处的专家。
最快的速度,给江向阳回电以后。
段宏巽跑到吴先生府邸,无力的吐槽。
“鬼子太恶心了,简直没有人性,战场上打不过我们的人民军队,一边在华北囤积毒气弹,一边在胶东空投鼠疫病毒。”
怎么会这样?
这些,抱着《大秦帝国》爱不释手的吴先生,本来心情很好。
这内涵丰富,情节曲折,故事精彩,作者也很传奇。
更映射中华民族在绝境时候的不屈,然后触底反弹。
听见这么一个消息,肺都气炸了。
鬼子就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民族。
鼠疫啊,至今没有特效药物,每一次爆发,都带走无数无辜者的生命。
“我还依稀记得,时候,大人起香港,广州那次爆发鼠疫,整个上海,都人心惶惶。二十多年前,东北爆发的那次鼠疫,甚至波及到了北京,八路军有没有针对性的应对办法?”
对于毒气弹,吴蕴初还是能帮忙的,他在上海开工厂的时候,就生产过防毒面具。
可惜国民政府对这件事并不重视。
他的工厂也从来没有得到过军政部大规模的订单。
可是对于传染病防治,他就比较外行了。
“江向阳还是有一些本事的,他从鬼子情报中得知,鬼子在东山省,有一支灭绝人性的部队,不仅用我们中国饶活人做试验,还在培养霍乱,炭疽,鼠疫等各种细菌,病毒。在胶东八路军根据地,一直防着鬼子来这一手。”
“华北各乡镇,村镇,都被八路军组织起来了,对于鬼子飞机,异常的警惕,不要捡拾鬼子飞机空投带病毒的东西,展开灭鼠活动。发现鬼子飞机空投不明物资,立刻上报。”
“这次鬼子竟然选择了人口密度比较大的招远,还试图把病毒丢到县城里去,因为他们想把活体的老鼠用降落伞带着木箱子丢下来,才没有成功,江向阳肺都气炸了。”
没吃过猪肉,吴蕴初是见过猪跑的。
越是城市,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爆发烈性传染病的威力就越大。
反而中国农村,因为人口流动性低,几千年农耕文明造就了大部分村庄都可以自给自足,只要管控到位,反而危害比较。
“我哥发电报给我,负责隔离的战士们都在请战,自己一旦不幸感染,就主动去青岛,最好把传染病,传染给鬼子兵,让他们在军中蔓延,被江向阳生生阻拦了。”
玉石俱焚的做法。
吴先生对八路军战士的大义凛然,肃然起敬。
青岛虽然被鬼子占领,可是还是有很多中国人。
那种大型城市,人员流动性极大,一旦被疫情的烈火点燃,就很容易蔓延到全国。
日本人能制造病毒,无论在防范还是管控,在设备还是药物上,都要比正在经历战争创赡中国,更有抵抗力。
他们根本不会管沦陷区的中国老百姓死活。
这种同归于尽,会让无辜百姓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非常不划算。
这是一种学科,综合国力的全面落后。
不管鬼子有没有防住,对中国人来,就是一场灾难。
憋屈啊。
段宏巽,吴蕴初都能感受到江向阳阻拦战士们请愿时候的憋屈。
“你给迁川的几所有医学院的大学通个气,让他们择优选拔,我今年开始,持续三年,每年资助三个去国外学习传染病防治的留学生。”
“对了,我在上海生产的防毒面具,内迁的时候,把他越了陕西西安附近的一个管事老家,你可以联络八路军,派人去取了送到前线去。”
吴先生就是吴先生。
虽然远水解不了近渴。
也在对恶劣的局面,拿出调整的办法。
受到鼓舞的段宏巽郑重的点零头。
“我这就去,顺便请教一下几所学校,能不能找到那些对传染病有研究,有过接触经验的医生,教授,集中起来,一起为抗战献计献策。”
喜欢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请大家收藏:(m.7yyq.com)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