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开局拐骗大宋将士造反 无始皇口谕,不得踏入银河边关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我也是皇叔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我为唐帝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永熙元年谢渊殿试策论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永熙元年谢渊殿试策论

题目:论治道根本在厚民生澄吏治

臣谢渊,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恭跪奏于陛下:

破题

臣闻地之间,以立心为要,为生民而立命;帝王之宏业,莫不以养民为先务。《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亦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此乃千古不易之至理,载于典谟,昭如日月星辰,熠熠生辉,为万世所仰。盖民者,国之根基,根基稳固,则邦国安宁;君民同乐,则上下一心,国运昌隆。此理之明,犹如经地义,不可须臾或忘。

承题

夫民者,国之元气所系也;吏者,国之纲纪所托也。元气充沛,则百体康泰,生机盎然;纲纪端正,则地清宁,秩序井然。是以善治国者,深知厚民生以固元气,澄吏治以正纲纪之要义。二者相辅相成,如日月交相辉映,更迭生辉;如寒暑相互推移,循环有序,缺一不可,不可须臾或离。民生厚,则国家根基坚实,如大树之根深蒂固;吏治澄,则政令畅通无阻,如江河之顺流而下。

起讲

昔神武皇帝萧武,提三尺宝剑,定鼎九州,乾坤再造。彼时,首颁《皇吴祖训》,以 “重民抑兼并,严吏明赏罚” 为治国之宏略,奠定邦国之基。元雄萧珏,迁都建业,宏图大展,亲修《大吴会典》,官制日臻完备,民生日益康泰。今陛下承嗣大统,正值泰昌政通之余,永熙维新之始,本应四海升平,万民乐业。然迩来有司玩忽懈怠,政务荒废,兼并之风日盛,民不聊生。臣虽年幼,髫龄未脱,然心怀赤诚,不敢不竭诚以告,冀能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谋福。

入题

尝览史册,汉之文景、唐之贞观,皆为盛世典范,无不以养民为首要之务,以饬吏为治国之纲。汉文帝罢田租达十三年之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其时官吏多廉洁奉公,清正平和;唐太宗广纳魏征之谏,从善如流,官吏无苛酷暴虐之行,政通人和。此皆先民所立之矩矱,足以为今之龟鉴,启迪后世。我大吴幅员辽阔,奄有四海,东至琉球之滨,西抵吐蕃之境,北达辽东之域,南包占城之地,疆域广袤,雄踞东方。然而,九州之内,犹有冻馁之民,困苦不堪;六卿之中,仍存贪墨之吏,为害一方。此诚为国家之隐忧,不可不深加忧虑,思所以救之之策。

起股

其一:民生者,国家之命脉也

今四海之民,或困于繁重之赋役,不堪其负;或苦于豪强之兼并,无以为生。边地屯田,本为戍边安民之策,然多为将校侵吞,沦为私产;畿内良田,本应滋养百姓,却尽入勋贵之府,民失其业。据《户部黄册》所载,近岁下隐田逾百万顷,数目惊人。大量土地隐匿不报,致使流民载道,饿殍遍野,百姓啼饥号寒,苦不堪言。昔包拯知开封府,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民有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之颂,正以其能深切体恤民瘼,抑制豪强,为民请命。臣以为,当遣御史巡行下,周览四方,清丈田亩,追夺隐占,使耕者有其业,饥者有其食,此乃厚生之大本,国家之根基所在。若民生不厚,则国家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长久。

其二:吏治者,民生之纲纪也

今之官吏,上则阿谀奉承,攀附权门,以求晋升;下则鱼肉百姓,横征暴敛,以饱私囊。宗人府案牍,多有篡改涂抹之迹,以掩其私;户部金帛,每见亏空短缺之象,中饱私囊。甚至 “火漆印下藏奸计,勘合符中隐墨痕”,种种弊端,层出不穷,此皆吏道衰微之明证。昔于谦巡抚河南,轻车简从,深入民间,问民疾苦,官吏不敢欺瞒,政绩斐然。今欲澄吏治,当仿其法,严考成之制,明定赏罚,行连坐之法,使官吏知廉耻、畏刑宪,不敢肆意妄为。如此,则吏治清明,民生有望,此乃澄肃之良策,国家之保障。若吏治不清,则民生如处水火,国家亦将动荡不安。

中股

其一:且夫民生吏治,相倚而存者也

吏不清则民不宁,民不宁则国不稳。譬之驾车,吏犹舆夫,掌控方向;民犹负载,为车之重。舆夫若贪墨腐败,中饱私囊,则路径崎岖,险象环生;负载若过重不堪,超出承受,则车覆倾翻,后果不堪设想。近闻有司征收 “火漆税”,名为防伪,实则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百姓每输一石粮,半石耗于苛税,苦不堪言。此非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乎?只见利,而不顾民生之重。臣闻太祖时,御史巡按有 “大事奏裁,事立断” 之权,威权并重,正宜复此旧制,使御史得专纠劾之权,以儆官邪,肃正纲纪。如此,则官吏不敢肆意妄为,民生可得安宁,国家方能稳定。

其二:又夫下之患,莫大于贫富不均

宗室贵胄,田连阡陌,膏腴万顷,犹不知足,贪婪无度;黎民百姓,无立锥之地,身无长物,转死沟壑,凄惨可怜。昔董仲舒言 “限民名田”,师丹奏 “宜略为限”,此皆防兼并、安民生之良策。今魏王萧烈占中原膏腴之地,广袤无垠;襄王萧漓据吴越沃壤之区,富甲一方。圈地则耕夫失业,流离失所;榷利则商贾无资,生计艰难。慈情形,若不加以遏制,恐成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之局,社会矛盾激化,非国家之福也。贫富不均,犹如大厦之将倾,不可不防。

后股

其一:欲除此弊,当自朝廷始

陛下宜效古之明君,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广开言路,纳谏如流。昔谢晋修《大吴一统志》,汇聚下英才,博采众长,终成万世巨典,泽被后世。今陛下当仿其制,设弘文馆,延揽下贤士,云集于此,共商治道,谋国家之发展,图百姓之福祉。又闻内库屡请增赋,此诚不可取也。夫财生于民,民困则财竭,犹如源竭则流枯。汉文帝 “弛山泽之禁”,与民共享自然资源之利;汉景帝 “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皆以养民为务,使百姓休养生息,国家繁荣昌盛。愿陛下鉴之,以民为本,切勿竭泽而渔。

其二:澄肃官箴,必严考选之法

今之选官,多凭科举,然 “八股取士,形同具文”,弊病丛生。或有通经而不懂治术,纸上谈兵;工文而不谙民情,不切实际。臣以为,当参用察举之制,兼收并蓄,重德孝考实绩,以德为先,以能为用。使保荐者与被荐者同其休戚,荣辱与共。如此,则 “举贤不避亲,罚恶不避贵”,贤能之士得以任用,吏治自能清明,国家得以振兴。考选之法,关乎国家兴衰,不可不慎。

束股

臣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陛下若能:厚民生以固国本,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有所依,幼有所长,病有所医,此乃仁政之体现;澄吏治以正纲纪,令 “贪墨之吏望风解印”,官吏廉洁奉公,不敢越雷池一步,此乃法治之彰显。

大结

臣年方十六,虽未谙世事,涉世未深,然读书观史,深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之理。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存亡。今陛下富于春秋,纵英明,风华正茂,正宜乘时更化,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改革,以成郅治,实现国家之繁荣昌盛。伏愿陛下:效尧舜之仁,心怀下,罢无益之役,省无名之费,减轻百姓负担,使百姓安居乐业;法包于之刚,铁面无私,劾不法之臣,护黎庶之安,整肃吏治,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如此,则我大吴必能上合心,下顺民意,垂拱而治,万世无疆,福泽绵延。臣不胜惓惓之至,谨以对策上闻,恭呈陛下御览。

臣谢渊,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奏。

永熙元年春三月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7yyq.com)玄桢记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镇北王府有个疯郡主 我一个道士,会点法术怎么了 我入狱五年,出狱已无敌 绝美恶雌,开局攻略八位兽夫 谁说从妥协开始的恋爱一定没结果 天道葫芦 追风楼 家族除名第一天,奖励武神躯! 千里随军被拒?首长不爱?那就分 玄幻:收徒百万年的我终于出关了 女替快穿只为生子 四合院:从隔壁院子开始逍遥人生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重生1976:我靠打猎吃饱饭 僵尸:暴马小玲,封神吓懵九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京圈太子爷,外号活阎王 寒门枭士 从僵约开始的诸天之旅 校花骗我进黑厂,我以杀证道!
经典收藏 历朝穿越:开局老朱降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明末王侯 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 父可敌国 三国:我成了张角接班人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明末风云起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九锡 回到13世纪称王 崇祯十七年:让我来抢救大明 尸潮来袭:我有府兵八百 穿越崇祯之贪官大狂欢,朕不管啦 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 穿越天子,从攻略太后开始 红楼,庶子涅磐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最近更新 嘻哈史诗看古今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呢喃诗章 西凤烈 大乾边关一小卒 三国凭实力截胡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王凌在明末 重生后皇朝中我指鹿为马 大唐十万里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赵聪的一生 中国野史大甩卖 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 三国:我成了蜀汉丞相 十万大山:1840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大周第一纨绔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