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的烈日,如同神倾倒的熔金,毫无遮拦地泼洒在安布利国际机场的混凝土跑道上。
空气在热浪中扭曲变形,蒸腾起肉眼可见的波纹。
远处,红海湛蓝的海水与黄褐色的荒原在热霾中模糊了界限。
运-20“鲲鹏”巨大的引擎轰鸣声逐渐减弱,尾部舱门在液压装置的嘶鸣中缓缓放下,一股裹挟着航空燃油、沙漠尘土和海洋咸腥的灼热气流瞬间涌入机舱。
红缨第一个踏出舱门,沉重的伞兵靴踩在滚烫的地面,仿佛踏入了烧红的铁板。
热浪扑面而来,瞬间穿透了作训服,汗水立刻从每一个毛孔里争先恐后地涌出。
她眯起眼,适应着这比川西高原和阿拉木图暴风雪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
这里是非洲之角,是GtI扼守红海咽喉的吉布提综合保障基地,是她作为空降兵军官真正征程的起点。
“嚯!这鬼地方,能把人烤熟了!”
身后传来李凌风瓮声瓮气的抱怨,他摘下头盔,抹了一把瞬间布满额头的汗水,黝黑的脸上满是长途飞行后的疲惫和对极端环境的本能不适——尽管他在这里也待过一段时间。
“欢迎来到吉布提,GtI的‘桑拿房’。”
一个略带沙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雷宇穿着外骨骼系统,脸上带着一丝风尘仆仆,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他大步流星地走过来,身后跟着几名基地参谋。
“一路辛苦。不过,”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刚刚列队完毕、同样汗流浃背却努力挺直腰板的空降兵军官们,“休息时间恐怕得压缩了。”
雷宇走到红缨面前,递给她一个加密战术平板,屏幕上闪烁着醒目的红色任务标识。
“刚落地,热乎的。索马里方向,急活儿。”
红缨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冰冷的触感与周遭的酷热形成诡异对比。
任务简报简洁而致命:
> 目标:“导师”哈桑·吉迪(hassan Gedi),索马里青年阵线(Al-Shabaab)高级头目,已宣誓效忠哈夫克同盟。
> 地点:索马里下谢贝利州,废弃“黎明”水泥厂(坐标已标记)。
> 威胁等级:极高。目标接收哈夫克大量军援(含重武器、爆炸物、单兵防空导弹),近期策划并实施针对GtI的连环袭击:
>>2038.1.7:摩加迪沙港GtI后勤车队遇袭,3辆运输车被RpG摧毁,12名后勤人员伤亡,医疗物资焚毁。
>>2038.1.15:拜多阿GtI联络处遭汽车炸弹袭击,建筑全毁,7名情报人员(包括GtI驻摩加迪沙特工“索福克勒斯”)及多名当地雇员遇难。
>>2038.1.22:针对吉布提-摩加迪沙空中补给线的伏击,一架运-9运输机遭疑似“针”式导弹袭击,侥幸迫降受损,机组重伤。
>任务:定位并清除“导师”及其核心武装团伙(预估15-20人),摧毁其指挥节点,缴获\/销毁其掌握的哈夫克援助武器。
> 行动代号: “淬火首缺。
> 执行单位:红缨(A组:侦察\/引导),铁石(b组:突击\/清除)。
> 备注:行动需迅捷、隐蔽、致命。成功,则证明你已是一名真正优秀的空降兵军官,可担副营长之责。
红缨抬起头,迎上雷宇深邃的目光。
那眼神里有期待,有考验,更有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导师’的爪子伸得太长,掐断了我们好几条血管。必须拔掉这颗毒牙。我倒是挺想亲自去会会这位‘导师’,”雷宇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可惜,基地这摊子离不开人。苏上尉,这把‘首券,你来淬火。活着回来,把‘导师’的脑袋,或者他电脑里的秘密带回来,你就是我雷宇合格的副手!”
一股混合着使命涪压力与昂扬战意的热流瞬间冲散了身体的疲惫和环境的酷热。
红缨挺直脊背,眼神锐利如刀:
“是!营长!保证完成任务!提头来见!”
行动日。
吉布提基地作战简报室内,气氛凝重如铁。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清晰地显示着从吉布提飞越亚丁湾,深入索马里下谢贝利州的航线,以及那座被标注为猩红色的“黎明”水泥厂三维模型。
“气象:目标区域晴间少云,夜间气温25c,东南风3-4级。能见度良好。”
气象参谋汇报。
“情报更新:无人机最后一次有效侦察确认,‘导师’及其核心卫队约15人,于当地时间昨晚进入水泥厂主办公楼,至今未离开。厂区外围有常规巡逻,约10人,配备轻武器。主楼内热源显示,疑似有重机枪阵地及RpG-32发射巢。”
情报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另外,截获零星加密通讯,显示可能有型军火交易在厂区内进行,不排除有额外武装人员临时在场。”
“威胁重点:主楼结构坚固,窗户大部分封堵,仅留射击孔。内部结构复杂,房间众多。确认存在至少一条通往厂区外荒地的秘密地道入口,位置不明。敌方警惕性极高。”
雷宇站在沙盘前,手指重重敲在水泥厂模型上:
“红缨,磐石,都听清楚了?这不是演习!‘导师’是条老狐狸,他的卫队都是血海里爬出来的亡命徒!情报有5%的误差,就可能让我们付出50%的伤亡!A组,你们的眼睛就是全队的命!b组,你们的刀必须快、准、狠!一旦接敌,务必雷霆万钧,绝不给目标喘息之机!”
“明白!”
红缨和李凌风齐声低吼,眼神燃烧着相同的火焰。
夜幕降临。
两架经过特殊消音处理、涂装着深灰色低可视度迷彩的运-9战术运输机,如同巨大的夜枭,从吉布提基地悄然升空,迅速融入亚丁湾深沉的夜幕。
机舱内,灯光调至最低限度的幽红。
红缨和李凌风各自带领的A、b组成员,最后一次检查装备。
外骨骼系统在幽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武器保险打开又关闭的轻微“咔哒”声此起彼伏。
没有人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和引擎低沉的嗡鸣。
飞行员的声音在内部频道响起,冷静而清晰:
“进入索马里领空,高度8000,开启地形跟踪\/规避雷达(tF\/tA),转入低空突防模式。预计30分钟后抵达投放点。祝好运。”
机身猛地一沉,开始急速下降。强烈的失重感袭来。
舷窗外,漆黑的大地如同怪兽的脊背扑面而来!
运-9凭借着先进的航电系统,紧贴着索马里荒凉起伏的地形飞行,雷达高度表上的数字疯狂跳动,有时甚至低于百米!
剧烈的颠簸让机舱如同怒海中的船。
所有人都紧紧抓住固定带,对抗着这近乎自杀式的飞行带来的生理不适。
“抵达投放区!距离目标30公里!高度4000!准备跳伞!”
飞行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绷。
机舱尾部红灯急促闪烁,绿灯亮起!
沉重的舱门在狂风的尖啸中缓缓开启!
冰冷稀薄的高空气流如同钢刀般灌入!
“起立!挂钩!检查装备!”
李凌风的吼声压过了风声。
红缨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翻腾的胃液,第一个站起身,将伞包挂钩扣在机舱顶部的滑轨上。
她最后看了一眼战术平板上闪烁的目标点,眼神坚定如磐石。
她走到舱门边缘,强劲的气流撕扯着她的作战服,甚至是外骨骼,脚下是仿佛无底深渊般的黑暗大地。
“A组!行动!”
红缨的声音通过面罩通讯器传出,清晰而冷静。
她没有任何犹豫,身体前倾,如同扑向猎物的夜鹰,纵身跃入无边的黑暗!
自由落体的失重感瞬间包裹全身!
耳畔是高速下坠撕裂空气的恐怖尖啸!
气压急剧变化,挤压着耳膜和肺部。
红缨努力保持身体稳定,展开四肢,呈流线型姿态。
几秒钟后,她果断拉动开伞环!
嘭!
一声沉闷的爆响!
翼装滑翔系统的特制翼膜在背后瞬间充气展开!
强大的升力瞬间将她下坠的势头狠狠拉住!
身体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向上托起!
她如同真正拥有了翅膀,从狂暴的自由落体,转为优雅而迅疾的滑翔!
她迅速调整姿态,头盔上的hUd(头盔显示器)瞬间点亮!
绿色的夜视画面与叠加的导航路径、高度、速度、风向数据清晰呈现。
她像一只精准的导航鸟,操控着翼膜的角度,无声地切入预定航道,朝着30公里外那座蛰伏在黑暗中的水泥厂滑翔而去。
身后,A组的其他成员如同幽灵般依次展开翼装,融入夜色。
与此同时,一架巧的通信中继无人机从运输机腹部悄然释放,迅速爬升至万米高空,如同一颗沉默的星辰,为深入敌后的孤狼们撑起一道无形的信息桥。
滑翔的过程漫长而寂静。
下方是索马里荒凉的大地,偶尔能看到零星的、如同鬼火般的村落灯火,更多是连绵的黑暗山丘和干涸的河床。
风声在翼膜边缘呼啸,带着沙漠夜晚特有的干冷。
红缨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方向,hUd上的距离数字不断减。
终于,目标区域那庞大的、如同史前巨兽残骸般的“黎明”水泥厂轮廓,出现在夜视视野的尽头。
“A组,抵达预定着陆区,坐标确认。分散隐蔽,建立观察点。”
红缨低声下令。
她操控翼装,选择一个远离厂区、被风蚀岩柱包围的干涸河床作为着陆点。
翼膜收起,降落伞在最后百米悄然张开,缓冲下落。
她轻盈地落地,一个翻滚卸去冲击力,随即迅速解除伞具,隐蔽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后。
其他A组成员也如同暗夜中的水滴,悄无声息地融入各自的位置。
红缨迅速架起便携式战场侦察雷达和长焦热成像仪,镜头对准了死寂的水泥厂。
厂区一片荒凉破败。
巨大的水泥窑炉如同废弃的巨人骨架,锈迹斑斑的传送带扭曲断裂,破碎的厂房窗户像空洞的眼窝。
然而,在热成像视野中,几个区域却闪烁着异常活跃的橘红色人形热源!
“铁石,A组就位。目标区域热源活动确认。”
红缨将观测信息实时共享,“主办公楼三层中部房间,热源高度集中,15人,疑似会议状态。楼顶东南角,固定热源2个,配属长管状物体,判定为dShK重机枪阵地。主办公楼西侧一层窗口,热源2个,持长管武器,疑似RpG-32射手。外围巡逻队3组,每组2人,路线固定。未发现地道出口热源异常。”
信息通过中继无人机,瞬间传回后方指挥部和正在外围隐蔽待命的李凌风b组。
“收到。b组已就位,等待突击指令。”
李凌风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
红缨从取出四架仅有手掌大的微型侦察无人机。轻巧的旋翼无声启动。
她操控着平板,四架无人机如同真正的昆虫,贴着地面,借助残垣断壁的阴影,悄无声息地飞向水泥厂主办公楼。
第一架无人机顺着破损的通风管道潜入大楼内部,狭的摄像头将走廊和房间内部景象实时传回:墙壁上涂满标语,地上散落着弹壳和空罐头,几个武装分子抱着枪在楼梯口打盹。
第二架无人机贴着三楼会议室外墙的裂缝,将微型摄像头探入——
画面里,一个穿着传统长袍、头戴缠巾、留着浓密络腮胡的中年男子(正是哈桑·吉迪)正站在一张铺着地图的桌子前,激动地对着围坐的十几名武装分子着什么。他身后站着两名魁梧的保镖,身着外骨骼系统,腰间挎着6.3mm 奇美拉电磁-燃气混动步枪。
房间角落,赫然架着一挺GS-221.30口径轻机枪,还有两具RpG-32火箭筒靠在墙边!
第三架“蜻蜓”飞临屋顶,确认了重机枪阵地和射手的位置。
第四架则重点扫描主办公楼西侧外围地面,终于在一堆看似废弃的油桶后面,发现了一块被刻意掩盖、边缘有细微热源溢出的活动钢板——
地道入口!
“确认目标!‘导师’哈桑·吉迪在会议室!重武器位置确认!地道入口确认!”
红缨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意,“请求行动!”
后方指挥部,雷宇盯着实时传回的高清画面和热成像数据,与参谋迅速交换意见,随即斩钉截铁地下令:
“行动批准执行!b组,突入!A组,监控支援,封锁地道!”
喜欢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请大家收藏:(m.7yyq.com)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