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娜的基地参观并未停留在特种部队的光环区。
一支军队的真正韧性,往往体现在其庞大的常规力量和中层指挥体系的健康程度上。
于是,在婉拒了共进午餐的邀请后,她提出要“随机”参观一个普通步兵团的营区,进行一场“非预先安排”的视察。
这个要求让陪同的沙特将军们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与紧张,但他们无法拒绝这位由王储亲自邀请的“贵宾”兼潜在的最高顾问。
车队转向,驶向基地另一片更为广阔、但相对朴素的区域。
这里的建筑不再有那种炫目的科技感,更像是标准化建造的军营宿舍、仓库和训练场。
门口的卫兵虽然同样装备着“神盾”和R-14m,但眼神中的锐利和姿态的紧绷感,似乎比特种部队那边还要弱一些。
踏入营区,一种微妙的不协调感便开始向露娜袭来。
营房内部整洁得过分,床单没有一丝褶皱,个人物品摆放得像用尺子量过,但这种整洁缺乏一种生活气息,更像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刻意维持的样板间。
走廊里遇到的士兵们,看到一群高阶将领簇拥着一位陌生的GtI女军官,纷纷立正敬礼,动作标准,但眼神中更多的是茫然和敬畏,而非职业军人应有的沉稳与警惕。
露娜随机选择了一个连队的战术学习室。
里面,一名年轻的沙特少尉正在利用全息沙盘讲解基础的城镇清剿战术。
内容本身是GtI通用的教材,但少尉的讲解更像是在照本宣科,语言枯燥,缺乏实战案例的融入和互动。
底下的士兵们坐得笔直,但眼神飘忽,显然注意力并不集郑
当露娜突然提出一个假设性的战场突发情况——
“如果清剿过程中,主要通道被敌方预设爆炸物封锁,侧翼同时遭遇重火力伏击,通讯受到强干扰,你作为班长该如何处置?”
——时,无论是授课的少尉还是下面的士兵,都明显愣住了,场面一度陷入冷场和不知所措的沉默。
最后还是一位巴基斯坦的顾问军官赶忙上前打圆场,才勉强解围。
这种缺乏主动思考和应变能力的表现,让露娜的眉头微微皱起。
她要求查看该连队的训练日志和装备维护记录。
连队指挥官——
一位三十岁左右、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军服、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沙特上尉
——赶紧捧来几台电子终端。记录看起来完美无瑕,训练科目齐全,时数达标,装备故障率极低。
但露娜凭借其丰富的经验,一眼就发现了问题:训练内容重复性极高,多是基础操练和固定流程的射击,缺乏高强度、高对抗性的综合演练和红蓝对抗。
装备维护记录则过于“干净”,尤其是对精密复杂的外骨骼系统,记录的都是一些常规保养,几乎没有关于恶劣环境下故障排查和应急维修的记录。
她随口问了几个关于外骨骼系统在不同沙尘环境下的滤波器更换周期、关节电机过载后的手动复位流程等细节问题,那位仪表堂堂的上尉额头上开始冒汗,回答得含糊其辞,最终不得不叫来一位负责技术的军士长来回答。
而那位军士长,露娜注意到,肤色明显更深。
这个细节像一根刺,扎进了露娜的心里。
她开始更加留意周围士兵的构成。
在之前的特种部队展示区,士兵们大多呈现出阿拉伯半岛本土饶面貌特征。
但在这里,在普通步兵单位,她看到越来越多肤色黝黑的面孔,他们担任着军士、技术兵种甚至一些低级军官的角色。
这些士兵体格往往更为健壮,眼神中也似乎多了一丝经历过风霜的坚韧,但他们在与那些沙特本土军官交流时,姿态明显更为谦卑,甚至带着几分疏离。
一个大胆的猜想开始在她脑中形成。
她不动声色地取出自己的加密电子终端,凭借GtI军官的权限,快速接入内部数据库,查询了关于沙特军队人口构成的非核心公开资料。
数据很快显示:
沙特本土人口中,黑人占比并不高。
那么,军营里这些相当数量的黑人士兵,是从何而来?
她继续她的“突击检查”,来到一个装备库。
这里存放着更多步兵重型装备,包括一批“神盾”系统。
正好有一队士兵在进行例行装备检查。
露娜走上前,特意选择了几名黑人士兵,询问他们操作“神盾”系统的感受,以及进行一些基本故障诊断的流程。
结果令人吃惊。
这些士兵虽然能熟练地进行穿戴和基本行走、瞄准,但一旦涉及到系统更深层的操作模式切换、能源管理优化、传感器数据校准乃至最简单的软件模块重置,他们就变得手足无措,甚至需要翻看随身携带的、已经磨损严重的纸质简易操作手册,回答得磕磕绊绊。
露娜又询问了他们的教育背景,大多数人只是耸耸肩,表示读过几年书,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自己来自苏丹或乍得,是为了“更好的报酬”来当兵的。
真相如同拼图般在她脑海中逐渐完整:
沙特军队,尤其是其常规部队,严重依赖外籍雇佣兵来填补员额和执行艰苦任务。
这些来自苏丹、巴基斯坦、也门乃至更遥远非洲国家的职业军人或谋生者,构成了沙特军队的“肌肉”,但他们与先进的外骨骼系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
他们更像是操作员,而非真正理解并能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的主人。
而沙特本土的士兵,尤其是军官阶层,似乎更倾向于担任管理、指挥(哪怕是低阶)和“形象代表”的角色,他们享受着军队提供的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但真正沉下心来钻研技战术、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职业精神,却严重缺失。
军官多为与王室或贵族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子弟,晋升往往依赖于出身和关系,而非战功或能力。
最后,他们来到了装甲兵驻地。
广阔的停车场上,一排排涂装着沙漠迷彩的钢铁巨兽在阳光下熠生生辉,气势恢宏。
这里是m1A4主战坦磕下,甚至还有少数几辆最新型号的m1A5,其炮塔造型更加科幻,附加装甲和传感器模块也更多。
从纯硬件角度看,这支装甲力量的纸面数据足以让任何对手重视。
一位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沙特装甲兵上校热情地介绍着,如数家珍般地报出每一型坦磕马力、穿甲弹威力、火炮精度数字。
他特意引导露娜去看一辆m1A5,夸耀其新型数字化火控系统和更强的防御能力。
然而,露娜的关注点却不在这些华丽的数据上。
她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这些钢铁巨兽的细节。
她注意到,许多坦磕履带销钉磨损状况比预期要严重,明日常训练行驶里程可能不低,但缺乏必要的恶劣地形磨合;
一些坦磕炮管根部有不易察觉的油污渗出,可能是密封圈老化或维护不到位;
更有甚者,她看到一辆正在启动进行调动的m1A4,其燃气轮机发出的声音并不那么平稳,夹杂着些许异响,而旁边的维修兵似乎并未察觉,或者习以为常。
她打断上校的滔滔不绝,问道:
“上校,你们的坦克乘员,平均完成一次从发现目标到首发命中的射击流程,需要多少时间?在模拟对抗中,与假想敌的同类装备交换比大概是多少?”
上校的笑容僵硬了一下,旋即恢复:
“哦,我们的士兵训练非常刻苦,流程都非常标准!时间当然符合手册要求!交换比嘛……当然是我们占据优势!”
他的回答空洞无物,完全是外交辞令。
露娜又指向那辆发出异响的坦克:
“那辆车的发动机似乎有点问题,不需要检查一下吗?”
上校看了一眼,摆摆手:
“问题,问题!经常这样的,不影响使用。我们的维修团队是非常专业的!”
就在这时,那辆m1A4坦克在缓慢转向时,履带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尖鸣,整个车体顿了一下,停了下来。车长舱盖打开,一名同样肤色较深的乘员探出头,朝着维修车间的方向大声喊着什么,脸上带着沮丧。
胖上校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赶紧示意副官过去处理。
露娜没有再追问。
她已经看到了她想看的。
这支装甲部队,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坦克之一,但缺乏那种人车合一、精益求精、对装备状态一丝不苟的“骑士精神”。
昂贵的武器被当成了普通的消耗品,依赖外籍乘员(至少是部分岗位)进行操作,而本土军官则满足于宏观管理和数据汇报。
真正的战斗力,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官僚体系的僵化和对表面文章的追求,侵蚀了军队应有的务实和高效。
整个下午的突击检查,让露娜的心情愈发沉重。
王储的烦恼是真切的,他看到了军队的虚弱,并试图用金钱和技术来快速弥补,甚至不惜重金邀请他们这支“外来的和杀。
但露娜看到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缺乏扎根于国家和民族的职业化军队文化、僵化且看重出身的官僚晋升体系、以及过度依赖外籍雇佣兵和技术装备而忽视人员基本素质和意志锤炼的致命弱点。
这些问题,绝非简单地投入更多金钱、购买更先进的装备、或者聘请几个顶尖外援就能解决的。
这需要一场从根子上进行的、痛苦而漫长的改革,触及利益,改变观念,甚至可能动摇现有的权力结构。
夕阳西下,将沙漠和基地染上一层金红色。露娜在一众神色各异的军官陪同下,坐车离开营区。
她看着窗外那些逐渐远去的、穿着先进外骨骼却可能缺乏战斗灵魂的士兵,那些昂贵却未必能发挥全部威力的坦克,心中已然明了:
接受王储的邀请,意味着他们将踏入一个远比战场更加复杂的局面。
他们要面对的,将不仅仅是训练士兵,更是要挑战一个根深蒂固的体系。
这份“合伙人”的合约,其重量,远远超出了那张无限额的黑卡和千万年薪。
喜欢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请大家收藏:(m.7yyq.com)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