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纱,将榆关的青砖城墙裹得严严实实,城头上辽军的 “狼头旗” 在雾中若隐若现。王晏之勒马立于中路军阵前,身后是五万北伐大军 —— 三万重甲步兵列成 “盾墙”,两千架改良回回炮整齐排列,炮口对准城头;东路李二郎的一万轻骑兵已绕至东门,西路哈桑的一万轻步兵正潜伏在沙河南岸,只待信号发起总攻。
“辰时已到,总攻开始!” 王晏之挥下令旗,中军鼓手立刻敲响战鼓,鼓声在晨雾中回荡,震得地面微微发麻。三十架改良回回炮同时发动,五十斤重的炮石带着呼啸声砸向城头,部分炮石裹着火油弹,落地后 “轰” 的一声炸开,火焰瞬间腾起,城头上的 “狼牙拍” 被点燃,浓烟滚滚,辽兵们纷纷躲到垛口后,惨叫声在雾中此起彼伏。
城楼上,耶律烈握着弯刀的手青筋暴起。他望着城外的宋军大阵,脸色惨白 —— 桑干河浮桥被毁,粮道被袭,城内粮草只够三日消耗,昨夜又有百名辽兵偷偷投降,军心早已涣散。“弓箭手反击!回回炮放!” 耶律烈嘶吼着,城墙上的辽兵们慌忙举起弓箭,十架辽军回回炮也开始发射,却因慌乱大多射偏,炮石落在宋军阵前的空地上,砸出一个个浅坑。
东路军阵中,李二郎正指挥士兵架设 “飞梯”。晨雾尚未散去,为他们提供了绝佳掩护。“推!” 李二郎一声令下,五十架飞梯被推向城墙,梯顶赌铁钩精准勾住垛口,士兵们抓着梯阶,如猿猴般往上爬。城上的辽兵想往下扔滚木,却被宋军的神臂弓手射中,滚木 “哗啦” 一声落在地上,砸伤了不少辽兵。
“快!拿下东门!” 李二郎亲自率军冲锋,手中的长枪刺穿一名辽兵的胸膛。宋军士兵们纷纷跃上城头,与辽兵展开肉搏,晨雾被鲜血染红,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东门的辽兵本就士气低落,见宋军入城,纷纷扔下武器投降,李二郎趁机下令:“打开城门,放中路军入城!”
沙河南岸,哈桑正带着轻步兵涉水渡河。晨雾中,河水仅及腰深,士兵们举着盾牌,抵挡城上的流箭。按计划,他们要绕到榆关后侧,截断辽军的粮道和退路。“快!还有一里就到粮道了!” 哈桑嘶吼着,加快前进速度,冰冷的河水冻得士兵们嘴唇发紫,却没人停下脚步 —— 这是燕云光复的最后一战,所有人都想亲手终结这场战争。
中路军阵前,王晏之正指挥撞车进攻西门。十辆改良撞车的空心尖锥冲头,狠狠砸在榆木包铁的城门上,“咚!咚!” 的声响震耳欲聋。城门上的铁铆钉纷纷脱落,木缝中渗出木屑,很快就被砸出一个大洞。“再加把劲!城门快破了!” 王晏之挥旗呐喊,士兵们推着撞车,用尽全身力气撞击,城门 “轰隆” 一声倒塌,中路军如潮水般冲入城内。
城头上的耶律烈见东西两门皆破,知道大势已去。他带着亲兵往辽境方向逃,却被赶来的归降辽兵耶律雄拦住。“耶律烈,别逃了!燕云已归大宋,你就算逃到辽境,也只会被萧太后治罪!” 耶律雄喊道。耶律烈看着周围的宋军士兵,又看了看远处的辽境,知道逃不掉,只能扔下弯刀:“我降!”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榆关城内的街道上。战斗已近尾声,士兵们忙着清理战场,归降的辽兵们则帮忙救助百姓 —— 榆关百姓多是汉人,还有不少被辽军强迁来的契丹人,见宋军入城,纷纷走出家门,有的捧着热茶,有的拿着食物,招待宋军士兵。“终于盼到你们了!”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我们等这一,等了快一百年了!”
午间的日头正烈,榆关城内的节度使府里,王晏之正在清点战果:俘虏辽军一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五千,步兵一万;缴获弯刀两万柄、长枪一万支、回回炮十架、床弩二十张;收复榆关及周边州县,燕云十六州全部光复;宋军自身伤亡五千人,其中阵亡一千人,伤四千人 —— 这是北伐以来,规模最大、意义最重大的一场胜利。
赵德明走进府内,手里拿着《燕云光复名册》:“大人,燕云十六州共有人口八十万,其中汉人六十五万,契丹人十五万,已全部登记在册。各地的乡兵、互市坊、垦荒田都在正常运作,百姓们的生活已逐步恢复。” 王晏之点头,从怀中掏出朝廷的圣旨,高声宣读:“奉承运皇帝,诏曰:北伐军攻克榆关,光复燕云十六州,特赏全军将士银五万两,粮十万石;燕云百姓免赋税五年,免徭役三年;归降辽兵凡愿效力者,与大宋将士同等待遇,不愿效力者可返乡务农,官府提供土地、种子。钦此!”
府外的士兵和百姓们纷纷跪拜,欢呼声在午间的空气中回荡,久久不散。耶律雄站在人群中,望着府衙屋顶的 “宋” 字旗,眼眶湿润 —— 他终于看到,燕云的土地上重新插上了大宋的旗帜,父母的在之灵,也该瞑目了。
黄昏的风渐渐起了,吹得榆关城的 “宋” 字旗猎猎作响。王阿福赶着牛车,载着泗州送来的丝绸、茶叶和耐盐禾种,来到榆关城内的互市坊。百姓们早已等候在坊外,汉人百姓带着粮食、布匹,契丹人百姓带着皮毛、草药,还有归降的辽兵们,也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准备参与交易。“大家别挤,人人都有份!” 王阿福笑着喊道,掀开帆布,露出五颜六色的丝绸和精美的茶叶,百姓们顿时欢呼起来。
张三带着工匠们,正在修复榆关的城墙。他们将损坏的墙砖拆下,换上新烧制的青砖,城头上的垛口也重新加固,还在城墙外侧挖了新的护城河,确保榆关的防务固若金汤。“以后,这里就是大宋的北大门了,” 张三对工匠们,“咱们要把它修得结结实实,不让辽军再踏入燕云一步。”
深夜的榆关议事厅,灯火通明。王晏之、赵德明、哈桑、李二郎、张三、耶律雄等人围坐在沙盘旁,回顾北伐的历程 —— 从瀛州练兵到居庸破关,从幽州光复到榆关决战,历时两年,终于收复了被辽人占据近百年的燕云十六州。“这场胜利,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王晏之感慨地,“没有士兵们的冲锋陷阵,没有工匠们的器械改良,没有民夫们的物资支援,没有归降辽兵的情报助力,就没有今的燕云一统。”
赵德明补充道:“接下来,咱们要做的是治理燕云 —— 推广垦荒、发展互盛融合汉契,让燕云真正成为大宋的稳固疆域。朝廷已派‘燕云安抚使’前来,下个月就能抵达,咱们要做好交接工作,确保燕云的治理无缝衔接。”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 他们不仅打赢了战争,更要守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
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榆关城。士兵们已开始新一的防务:有的在城墙上巡逻,有的在清理战场,有的在训练归降的辽兵;百姓们则在互市坊里交易,在垦荒田里劳作,整个榆关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王阿福赶着空牛车,准备返回泗州 —— 他要把燕云光复的消息告诉李四,告诉泗州的百姓们,让他们也分享这份胜利的喜悦。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祥和。从瀛州到榆关,从幽州到蓟州,大宋的旗帜在一座座城池上舒展,百姓们的笑容在一张张脸上绽放,归降的辽兵们融入大宋,工匠们忙着建设,民夫们运送物资 —— 整个燕云,都在朝着太平盛世的方向前进。
这场榆关决战,不仅是燕云光复的最后一战,更是大宋北伐事业的里程碑。它证明,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国家的统一与强盛。而在燕云一统的基础上,大宋的未来,将更加光明;下百姓的生活,将更加安稳。
喜欢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请大家收藏:(m.7yyq.com)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