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3章 八百壮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冯晨的那张纸条上写的是,让谢晋元通过电话,联系上海商会,设法把受赡官兵送到租界内医治。

谢晋元立即通过电话,让上海商会向美军提出送十名重伤员离开战场,美军同意了此项要求,因此,趁夜幕掩护下,十名重伤员被抬离战场。

黎明前,杨惠敏离开四行仓库时,问及守军的作战计划时,谢晋元回答,我们将誓死保卫四行仓库。

杨惠敏听了十分感动,并向谢晋元索取了所有守军的名册,回去后将其通告全国。

但是,为了迷惑日军同时又不使杨惠敏失望,谢晋元让人根据原524团的名册,伪造了一份800饶名单,其实守卫四行仓库的共423人。

四行仓库的位置及建筑结构对守军相当有利。

四行仓库临近公共租界,日军不敢用海军炮火攻击,他们怕炮弹落入公共租界内,因为日本此时尚不愿意同欧美开战。

日军也不敢像在上海其他地方那样,使用芥子毒气,因为这将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早7时,一架日军轰炸机在仓库上方盘旋,但因为害怕误中公共租界并未投弹,在遭到守军防空火力攻击后日军轰炸机离去。

上午8时左右,营长杨瑞符召集全营官长及班长讲话鼓舞士气。

10时谢晋元与杨瑞符共同视察工事并观察日军动向,当他们在楼顶上时,谢晋元发现一队日军沿苏州河北路移动。

谢晋元拿起一支毛瑟98K步枪,向这队日军射击,当场击毙日军宪兵一名。

到了中午,日军发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攻击。

加农炮和轻装坦克从各个方向发动进攻,迫使中国守军第三连从仓库外的工事中撤回仓库内。

四行仓库的西侧本来没什么窗户,而日军的炮击却给守军打开了许多射击孔。

有一队日军,试图通过梯子爬入仓库二楼,谢晋元当时恰好在二楼窗户前,他一手夺过第一个上来的日本兵的枪,另一只手将其推下,之后向后面登上梯子的第二名日军射击,最后推倒了梯子。

此时,日军的进攻都伴随有装甲车和加农炮做掩护,最终日军再次失败后,开始用挖掘机向四行仓库挖隧道。

河对岸的市民,用大字报通知守军日军的行动。

有人甚至在发现日军准备再一次发动进攻后,打来电话通知四行仓库内的守军。

下午3时左右,空下起了大雨,日军在西侧发动了另一次主攻,他们占领了交通银行大楼,并在四行仓库北面部署加农炮进行攻击。

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重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伤害,而在交通银行大楼内的日军,又很容易被占领在制高点的中国守军压制住。

两时后日军放弃进攻,但他们得以切断四行仓库的供电及供水。

这期间,上海商会得到了中国守军仍在闸北的消息后相当激动,这个消息很快通过电台传遍全城。

人们在雨中聚集在苏州河南岸,为守军助威。

上海市民向守军捐献了十多卡车的给养,卡车于夜间抵达四行仓库附近,守军用沙袋筑墙到卡车旁,将给养拖至仓库,搬运给养用了四个时,在此期间三名守军阵亡。

守军收到了食物、水果、衣物、器具和来自市民的慰问信,一队记者也冒险来到了四行仓库,但由于谢晋元与杨瑞符因事繁忙,由机枪连雷连长代为接见。

10月30日早7时,日军再次发动进攻。

这次进攻,日军只有少数步兵参加,大部分时间日军只是用加农炮进行攻击,因为四行仓库建筑坚固,又有充足的沙袋和修理材料,在日军试图摧毁仓库的同时,守军时刻对仓库进行修复。

日军的加农炮炮火相当密集,平均每秒都有炮弹落下。

傍晚时,日军用数盏探照灯照亮四行仓库以便于其炮击,整个30日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守军摧毁了日军数辆装甲车。

上海租界中的外籍人士,不愿意战斗地点与他们如此接近,面对日本的压力,他们答应劝中国军队停止作战。

外籍人士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壤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对于蒋介石来,战斗已经胜利,绝大部分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离,并重新部署到了新的位置,而战斗本身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

所以蒋介石下令,部队在10月31日撤离四行仓库。

上海警备司令杨虎被安排与英军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谈524团如何撤离的事情,会议决定,第524团撤至公共租界,并和正在上海西部战斗的第八十八师汇合。

日本派遣军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也表示,同意并保证允许中国守军撤退,但事后他很快就反悔了。

谢晋元希望能够继续留守四行仓库,直到战斗至最后一人,88师参谋长张柏亭,最终劝其同意撤退。

午夜,已经是11月1日,谢晋元带领376人,分队,分批次,通过新垃圾桥撤入公共租界。

约十人在撤退中被日军机枪打伤,到凌晨2时所有守军完成撤退。

部队撤退后,随即宣布与第八十八师汇合,但马上被英租界内的英军没收武器,并且限制了自由。

这是因为,日军威胁,如果英国人让他们离开,日军就要入侵英租界。

524团的勇士们,被英军送至公共租界西部,在意大利防区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四行仓库战斗结束后,注意到中国国旗仍在四行仓库的顶楼上飘扬,过路行人和日本守军无不脱帽敬礼。

媒体用“八百壮士”来称呼这423名守军,同时创作了“八百壮士歌”以激励军民抵抗日本侵略。

但蒋介石所期盼的外国援助却毫无进展,欧洲各国除了对日本提出谴责外,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11月2日,日军强渡苏州河,我军迎击,敌陷重围。

11月3日,苏州河畔激战,渡河日军被我严密包围,广福、南翔日军均受重创。

11月4日,日军续渡苏州河,朱家浜以北发生激战。

11月5日,晨,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以第6、18、114师团及国琦支队为骨干,在舰炮掩护下,于杭州湾北岸金山卫附近的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3处登陆,向淞沪我军主力的右侧攻击,企图会同越过苏州河之敌全力夹击我军。

中国统帅部急令浦东第62师、第45旅与枫泾第79师,夹击金山卫登陆之敌,并令第11预备师由苏嘉铁路驰援。

金山卫登陆之敌兵分两路:一路由全公亭向新仓方向进攻;一路由漕泾镇及金丝娘桥向张堰镇方向进攻。

11月6日,日军占松隐镇,大批登陆,总人数已达六、七千人。

同日,原东北军师长刘启文,率部千里驰援上海右翼松江防线。

1937年初,东北军从陕西调往河南商丘进行整编,由于刘启文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致使蒋介石耿耿于怀,借整编之机将其降为67军108师322旅旅长。

淞沪会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刘启文部奉命调往沧州前线。

当时刘启文的家属住在开封,离商丘很近,交通也很方便,但他在接到命令后连家也没有回,立即率部出发。

临行前,刘启文托人捎给家里一封信,信中:

“此次赴前方抗日救亡,是洗雪国耻之良机,我身为一介武夫,是中华儿女,决意率部英勇杀敌,已怀必死之心报效国家,你们回老家宋湾镇以后,要依靠弟弟把我的孩子抚养长大,我愿足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