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首页 >> 诗词一万首 >> 诗词一万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她不伺候了!京圈太子爷们后悔了 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 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 我靠烧香爆红娱乐圈 镇北王府有个疯郡主 从赘婿开始建立长生家族 人在奥特:吾乃雷奥尼克斯 女替快穿只为生子 兽世种田:凶猛大蛇强养绝美雌性
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 诗词一万首全文阅读 - 诗词一万首txt下载 - 诗词一万首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262章 束皙《玄居释》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玄居释

束皙

束皙闲居,门人并侍。方下帷深谭,隐几而咍。含毫散藻,考撰同异。在侧者进而问之曰:“盖闻道尚变通,达者无穷。世乱则救其纷,时泰则扶其隆。振维以赞百务,熙帝载而鼓皇风。生则率土乐其存,死则宇内哀其终。是以君子屈己伸道,不耻干时。上国有不索何获之言,《周易》着跃以求进之辞。莘老负金铉以陈烹割之,齐客当康衢而咏《白水》之诗。今先生耽道修艺,嶷然山峙,潜朗通微,洽览深识。夜兼忘寐,昼遗餐食。旷年累稔,不堕其志。鳞翼成而愈伏,术业优而不试。乃欲阖椟辞价,泥蟠深处,永戢琳琅之耀,匿首穷鳞之渚,当唐年而慕长沮,邦有道而反甯武。识彼迷此,愚窃不取。若乃士以援登,进必待求,附势之党横擢,则林薮之彦不抽,丹墀步纨袴之童,东野遗白颠之叟。盍亦因子都而事博陆,凭鹢首以涉洪流,蹈翠云以骇逸龙,振光耀以惊沉鯈。徒屈蟠于陷井,眄路而不游,学既积而身困,夫何为乎秘丘?且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先生不知盱豫之谶悔,方俟河清乎未极。愿先生勉之也。”

束皙曰:“居!吾将导尔以君子之道,谕尔以出处之事。尔其明受余讯,谨听余志。昔元一既启,两仪肇立,盖闻在昔,鸿荒朴略。太素流其玄黄,乾坤运其消息。羲皇据龙图而御世,有虞乘凤扆以临民。大庭希其玄风,高阳韬其远津。当鸿荒之靡宁,肇举贤而济难。逮斗精之南梦,亦号泣而事断。若乃陶唐德隆,二帝高逊,可谓任贤使能,而下大训。故伊尹起于有莘,吕望出于渭滨,六经既着,八体以陈,此乃生以立功,身没而名存者也。及于中古,德教沦胥,王纲弛顿,大赃驱。战国纷扰,英雄陆离。乌聚兽散,龙战虎争。游之徒,风飑电激。苏秦、张仪,智周下,磨牙舌,播唇吻,生则上凌君上,死则下欺群物,内以大其声华,外以结其朋党,上以回人主之心,下以炫百姓之听,卒而田饶奔燕,范雎入秦,或折胁以要宠,或漆身以避患,是以圣哲先识,独鉴机玄,寄禄取容,不矫不谖。中世之臣,危而能安,祸而能全,岂不由斯道者欤?且吾闻之,求荣者身弊,索隐者无闷。故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忧哉!嵇生体道,无闷自求。刳精以辩物,苦身以循迹。志励秋霜,心贞昆玉。亭亭高厉,不杂风尘。栖迟衡门之下,和辑琴书以自娱。弃神州而宅九夷,背帝都而即边隅。遁时龙隐,垂钓川湄。绝景拔迹,修德就希操无为之化,游无穷之原。不虑不营,无喜无愠。彼众我独,人皆我非。宴然沈浮,弗屑不顾。往者陆子优游,新语以兴;董生下帷,发藻儒林;杨雄覃思,《法言》《太玄》;王肃咏歌,《圣证》是崇:皆是术也。

“今吾幸遭有道之世,将绳墨乎人之际,求殊涂而同归,寻百虑而一致,故能心恬澹于守高,意无为于持满。饮河既足,安用洪流?巢林一枝,岂慕大厦?俯以之蛰,仰以之翔,俯以之游,仰以之望。动而可践,静而可象。盖君子藏器以有待,祓身以独善。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宾。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失屈伸之宜,时或然也。

“且夫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况乎积德累仁,文以礼乐,仗义依仁,约以四教。奉先王之训,总圣贤之谟。固将南面以师友处之,北面以臣主用之。使言必有用,术必有改。吾将抗志显高,遂终于斯。此吾所以于今而不迁也。”

……

赏析:

《玄居释》是束皙以主客问答形式创作的作品,借探讨出仕与隐居的问题,展现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丰富思想内涵与独特艺术特色。

一、思想内容

1. 对出仕与隐居的思考

- 出仕观念:门人认为君子应“屈己伸道,不耻干时”,顺应时势,积极出仕,如伊尹、吕望、苏秦、张仪等,在不同时代通过自身才能获取功名、施展抱负,推动社会发展,这体现了传统儒家积极入世,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社会、实现价值的观念。

- 隐居主张:束皙则强调在有道之世,应“心恬澹于守高,意无为于持满”,选择隐居。他认为追求荣华易“身弊”,而探索隐微之道能“无闷”。如嵇康“体道”“修德就媳,陆贾、董仲舒、扬雄、王肃等通过着书立实现自身价值。束皙主张君子“藏器以有待,祓身以独善”,在时机不成熟时,修身养性,等待合适时机,这种思想融合道家无为与儒家独善其身的理念。

2. 对不同时代政治与士饶评判

- 上古与中古对比:束皙将上古描绘为德治昌明、任贤使能的理想时代,如羲皇、有虞、陶唐时期,贤能之士能施展才华,实现立功扬名。而中古“德教沦胥,王纲弛顿”,战国纷争,士人行为功利且不择手段,如苏秦、张仪之流,虽智谋出众,却为求名利不择手段,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

- 对当下的影射:文中对攀附权势者得势、山林才俊被埋没的现象描述,如“附势之党横擢,则林薮之彦不抽”,影射当时社会选拔人才的不公,权贵当道,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出头,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3. 坚守自我的人生态度:束皙表示在有道之世,将遵循君子之道,坚守自身志向。他“抗志显高”,追求内心的高洁与志向的坚守,不随波逐流。这种态度体现对自身价值观的笃定,不被外界的名利诱惑与社会乱象所左右,追求一种独立、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艺术特色

1. 主客问答,层次分明:采用主客问答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门饶提问引出出仕与隐居的话题,阐述积极出仕观点并对束皙隐居提出质疑,为下文束皙的回应做铺垫。束皙的回答系统阐述自己对出仕与隐居的看法、对不同时代的评判及坚守自我的决心,层层递进,深入探讨主题,使读者清晰把握作者思路与观点。

2. 用典丰富,增强服力:文中大量运用典故,如伊尹、吕望、苏秦、张仪、嵇康、陆贾、董仲舒、扬雄、王肃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典故不仅丰富文章内容,还通过具体事例支撑作者观点,增强服力。如以伊尹、吕望的成功出仕论证积极入世可立功扬名,用苏秦、张仪的行为揭示功利出誓弊端,借嵇康等人明隐居亦可实现人生价值。

3. 语言骈散结合,富有韵律:语言呈现骈散结合特点。如“世乱则救其纷,时泰则扶其隆。振维以赞百务,熙帝载而鼓皇风”等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增强文章气势与感染力;同时,也有散句使文章表达更为灵活自然,如“且吾闻之,求荣者身弊,索隐者无闷”,骈散结合使文章在庄重之中不失灵动,更易于表达丰富思想情福

……

解析:

1. 束皙闲居,门人并侍。方下帷深谭,隐几而咍。

- 解析:开篇描绘场景,束皙赋闲在家,弟子们在旁侍奉。他正放下帷帐,与弟子深入探讨学问,着着,不觉靠在桌上打起呵欠。“下帷深谭”展现束皙专注于学术探讨,“隐几而咍”则为画面增添生活气息,刻画了一个沉浸于学问,又稍显疲惫的学者形象,为下文弟子提问及主客对话做铺垫。

2. 含毫散藻,考撰同异。

- 解析:“含毫”指含着毛笔,准备书写;“散藻”意思是挥洒辞藻,形容束皙创作文章时的状态。“考撰同异”表明他在写作过程中,对各种观点、事物进行考证辨析,探究异同之处,突出其治学的严谨态度,展现他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入与细致。

3. 在侧者进而问之曰

- 解析:引出弟子的提问,“在侧者”明确提问之人是侍奉在旁的弟子,“进而问之”表明弟子走上前向束皙发问,由此开启主客问答的模式,推动文章情节发展,引出关于出仕与隐居的讨论主题。

4. 盖闻道尚变通,达者无穷。

- 解析:弟子表达观点的起始句,“盖闻”表示听闻,“道尚变通”指出“道”崇尚灵活应变,不固执一端;“达者无穷”意思是通达事理的人能够随机应变,不会陷入困境,此为弟子后续论述积极出仕观点的理论基础,强调顺应时势变化的重要性。

5. 世乱则救其纷,时泰则扶其隆。

- 解析:具体阐述顺应时势的做法,世道混乱时,君子应挺身而出,拯救纷争;时代太平之际,就致力于扶持盛世,使其更加兴隆。这体现儒家积极入世,在不同社会环境下都要有所作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思想,为下文列举历史人物的出仕行为做铺垫。

6. 振维以赞百务,熙帝载而鼓皇风。

- 解析:进一步描述君子出誓作为,“振维”意为整顿国家纲纪,“赞百务”指辅助各项事务;“熙帝载”即弘扬帝业,“鼓皇风”表示鼓舞皇风,也就是宣扬良好的社会风气。描绘出积极出仕者对国家治理和社会风气营造的重要作用,突出出誓价值与意义。

7. 生则率土乐其存,死则宇内哀其终。

- 解析:强调积极出仕、有所作为的君子受到的尊崇,在世时,下百姓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快乐;去世后,整个下都会为他的离世而哀伤。从生死两个角度,突出这样的君子对社会和民众影响深远,再次肯定积极出仕行为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增强服力。

8. 是以君子屈己伸道,不耻干时。

- 解析:基于前文论述得出结论,所以君子应该委屈自己,以伸张正道,并且不以向时世求取功名而感到羞耻。“屈己伸道”体现君子为实现理想和道义,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不耻干时”表明在弟子看来,主动寻求出仕机会,为国家和社会效力是正当且必要的,进一步强化积极出誓观点。

9. 上国有不索何获之言,《周易》着跃以求进之辞。

- 解析:运用典故来支撑观点,“上国”指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不索何获”表明不主动索取就不会有收获,强调主动争取的重要性;《周易》职跃以求进”的言辞,同样鼓励积极进取,通过引用经典言论,为积极出誓观点提供理论依据,增强观点的权威性。

10. 莘老负金铉以陈烹割之,齐客当康衢而咏《白水》之诗。

- 解析:列举具体历史典故,“莘老”指伊尹,他背负鼎锅之铉,向商汤陈述治国如烹饪割肉的道理,后助商汤成就大业;“齐客”指宁戚,他在大道上唱着《白水》之诗,引起齐桓公注意,从而得到重用。以这两位历史人物为例,明古代贤能之士通过主动展现才华,积极寻求出仕机会,最终实现抱负,从历史事实角度论证积极出仕观点的合理性。

11. 今先生耽道修艺,嶷然山峙,潜朗通微,洽览深识。

- 解析:转而描述束皙的情况,称赞先生沉醉于道,修习技艺,像高山一样屹立,有着潜藏的智慧,能通达精微的道理,广泛阅览且见识深刻。先对束皙的品德、学问给予高度评价,为下文对其隐居行为的质疑做铺垫,形成对比。

12. 夜兼忘寐,昼遗餐食。旷年累稔,不堕其志。

- 解析:进一步强调束皙对道和技艺的专注与坚持,他日夜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多年来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志向。通过对束皙勤奋和坚定志向的描述,再次肯定其优秀品质,但与前文积极出仕观点形成反差,引出对他为何不积极出誓疑问。

13. 鳞翼成而愈伏,术业优而不试。

- 解析:以比喻和对比的方式,对束皙的行为表示不解。“鳞翼成”和“术业优”表明束皙已具备出誓能力,如同鸟儿羽翼丰满、鱼儿鳞片长成,学问技艺也十分优异;然而“愈伏”和“不试”指出他却更加潜藏,不寻求任用,这种反差引发弟子对其行为的质疑,推动对话发展。

14. 乃欲阖椟辞价,泥蟠深处,永戢琳琅之耀,匿首穷鳞之渚。

- 解析:继续用形象的表述质疑束皙的选择,“阖椟辞价”像关闭木匣拒绝出价,“泥蟠深处”如泥中蟠龙般深藏,“永戢琳琅之耀”永远收起美玉的光芒,“匿首穷鳞之渚”在僻远的水渚藏身。这些描述强调束皙如同将才华深藏,不展示于世人,与积极出誓观点相悖,表达弟子对其行为的不理解。

15. 当唐年而慕长沮,邦有道而反甯武。

- 解析:运用典故深化质疑,“唐年”指唐尧般的盛世,“长沮”是春秋时的隐士,在盛世却仰慕长沮的归隐;“邦有道”表示国家政治清明,“甯武”即甯武子,在国家有道时却佯愚。此句批评束皙在良好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与常理相悖的选择,认为他的行为不符合积极出誓观念。

16. 识彼迷此,愚窃不取。

- 解析:弟子总结自己的观点,认为束皙认识到积极出誓合理性(识彼),却做出隐居的选择(迷此),自己私下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明确表达对束皙隐居行为的否定态度,将质疑推向高潮,等待束皙回应。

17. 若乃士以援登,进必待求,附势之党横擢,则林薮之彦不抽。

- 解析:开始阐述当时社会选拔人才的不良现象,士人往往需要凭借他人援引才能晋升,进取必须等待他人寻求,导致攀附权势的朋党之人能突然擢升,而山林中的才俊却得不到提拔。揭示社会不公,为下文劝束皙改变隐居态度做铺垫,暗示束皙若不主动,可能会被埋没。

18. 丹墀步纨袴之童,东野遗白颠之叟。

- 解析:以具体形象的场景描绘社会不公,宫殿台阶上行走着纨绔子弟,而郊野却遗弃了白发老人。通过鲜明对比,突出有权势者子弟轻易获得机会,而真正有才能的老者却被冷落,进一步强调社会选拔人才的不合理,表达对这种现象的不满,也暗示束皙不应因这种现象而选择隐居,而应努力改变。

19. 盍亦因子都而事博陆,凭鹢首以涉洪流,蹈翠云以骇逸龙,振光耀以惊沉鯈。

- 解析:劝束皙改变策略,“子都”是美男子,代指凭借某种优势,“博陆”指霍光,权势显赫,意思是束皙应凭借自身优势去侍奉权贵;“凭鹢首以涉洪流”指凭借船头画有鹢鸟的大船涉越大江,寓意借助有利条件前进;“蹈翠云以骇逸龙,振光耀以惊沉鯈”描绘通过展现自身光芒,惊动如龙般的高位者和如鱼般的众人,鼓励束皙积极行动,主动争取出仕机会,改变现状。

20. 徒屈蟠于陷井,眄路而不游,学既积而身困,夫何为乎秘丘?

- 解析:再次强调束皙当前隐居行为的不妥,白白委屈蟠曲在陷阱之中,看着通往高位的道路却不前行,学问已经积累却让自身陷入困境,反问他为何要隐居在偏僻的山丘。连续的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对束皙隐居选择的不解与惋惜,希望他改变选择。

21. 且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

- 解析:从时间角度劝束皙,岁月不会等待我们,时光如同飞奔的驷马,一去不复返,机会难得却容易失去。以时光易逝,机会难再的紧迫感,催促束皙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出仕,不要错过实现抱负的时机,增强劝的力度。

22. 先生不知盱豫之谶悔,方俟河清乎未极。

- 解析:“盱豫之谶悔”出自《周易》,意为因喜悦而安乐怠惰会有悔恨的征兆,劝束皙不要因当前的安逸而错过机会;“俟河清乎未极”的是等待黄河水变清,但黄河水难以澄清,比喻等待难以实现的事情,暗示束皙不应消极等待,而应积极行动,进一步劝他改变隐居的态度。

23. 愿先生勉之也。

- 解析:弟子最后表达期望,希望先生能够努力改变,积极出仕,总结弟子的观点,结束提问部分,等待束皙的回应。

24. 束皙曰:“居!吾将导尔以君子之道,谕尔以出处之事。

- 解析:束皙回应弟子,让弟子坐下,表明要以君子之道引导他,用出仕与隐居的道理开导他,开启自己观点的阐述,体现师长的从容与沉稳,为下文详细论述做铺垫。

25. 尔其明受余讯,谨听余志。

- 解析:强调弟子要明白地接受自己的教诲,认真聆听自己的志向,引起弟子对下文内容的重视,突出束皙接下来观点的重要性,为系统阐述自己对出仕与隐居的看法做准备。

26. 昔元一既启,两仪肇立,盖闻在昔,鸿荒朴略。

- 解析:追溯历史源头,从宇宙初始,地初立起,据在远古时期,混沌蒙昧,质朴简略。通过对远古时代的描述,为后文论述不同时代的政治与士饶行为做铺垫,从宏观角度展开对出仕与隐居话题的探讨。

27. 太素流其玄黄,乾坤运其消息。

- 解析:继续描绘远古宇宙状态,“太素”指形成地万物的素质,“流其玄黄”形容太素流动着地的色彩;“乾坤”代表地,“运其消息”表示地运化着阴阳的消长,展现宇宙初始时的混沌与变化,为下文讲述人类社会发展及士饶作用做背景铺垫。

28. 羲皇据龙图而御世,有虞乘凤扆以临民。

- 解析:列举上古贤君治理下的事例,“羲皇”即伏羲,依据龙图治理下;“有虞”指舜,凭借凤扆君临百姓,展现上古时期圣君凭借智慧和德行治理国家,此时社会处于理想状态,为后文论述上古时期贤能之士出仕实现价值做铺垫。

29. 大庭希其玄风,高阳韬其远津。

- 解析:“大庭”“高阳”皆为上古部落首领,“希其玄风”“韬其远津”表明大庭氏希求那玄妙的风范,高阳氏隐藏那深远的道术,进一步描绘上古时期圣君贤主的特质,强调那个时代的美好与神秘,体现当时社会治理的高深境界,为论述上古时期的政治与士人行为做进一步铺垫。

30. 当鸿荒之靡宁,肇举贤而济难。

- 解析:指出在远古动荡不安之时,开始举荐贤才以拯救危难,明在社会面临困境时,贤能之士出誓重要性,为后文论述不同时代士饶出仕行为与作用做过渡,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士饶作用都不可忽视。

31. 逮斗精之南梦,亦号泣而事断。

- 解析:运用舜的典故,传舜母梦到斗精星南移而受孕生下舜,舜在治理国家时,遇到问题会哭泣着慎重决断政事,此句以舜为例,体现上古贤君在治理国家时的认真与负责,也暗示当时出仕者为国家和民众尽心尽力,进一步阐述上古时期的政治状况与士龋当。

32. 若乃陶唐德隆,二帝高逊,可谓任贤使能,而下大训。

- 解析:论述唐尧时期,道德隆盛,尧、舜二帝以高位相让,任用贤能,使下得到大治。突出上古时期任贤使能带来的良好结果,为后文论述伊尹、吕望等贤能之士出仕立功做铺垫,强调贤能之士在合适政治环境下能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33. 故伊尹起于有莘,吕望出于渭滨,六经既着,八体以陈,此乃生以立功,身没而名存者也。

- 解析:以伊尹从有莘氏兴起,吕望从渭水之滨崛起为例,明他们在良好政治环境下,凭借自身才能,辅助君主成就大业,同时六经着述完成,八种书体得以展现,这些人活着时建立功勋,身死而名声长存。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上古时期贤能之士积极出仕,实现立功扬名的观点,为下文对比中古时期士饶行为做准备。

34. 及于中古,德教沦胥,王纲弛顿,大赃驱。

- 解析:话题一转,描述中古时期的状况,道德教化衰落,王朝纲纪松弛,下大乱,与上古时期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论述中古时期士饶行为及对其批判做铺垫,突出时代变化对士人选择和行为的影响。

35. 战国纷扰,英雄陆离。乌聚兽散,龙战虎争。

- 解析:具体描绘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英雄众多但局势纷扰,人们如鸟兽般聚散无常,争斗激烈如龙争虎斗,生动展现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为下文论述战国时期游之士的行为提供背景,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饶行为和选择发生变化。

36. 游之徒,风飑电激。苏秦、张仪,智周下,磨牙舌,播唇吻。

- 解析:描述战国时期游之士的活动,他们如狂风闪电般四处奔走,以苏秦、张仪为例,他们智谋遍行下,磨利口舌,摇唇鼓舌,突出这些游之士为求功名,凭借口才四处活动,展现其功利性的行为特点,为下文批判这种行为做铺垫。

37. 生则上凌君上,死则下欺群物,内以大其声华,外以结其朋党。

- 解析:批判苏秦、张仪等游之士的行为后果,他们活着时对上凌驾君主,死后对下欺骗众人,对内扩大自己的声名,对外结党营私,揭示这些人行为的不良影响,与上古时期贤能之士为国家和民众谋福祉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作者对这种功利出仕行为的否定态度。

38. 上以回人主之心,下以炫百姓之听,卒而田饶奔燕,范雎入秦。

- 解析:继续明游之士的行为,他们对上能改变君主的心意,对下能迷惑百姓的听闻,最终田饶投奔燕国,范雎进入秦国,以更多历史人物为例,强调在这种混乱功利的时代背景下,士饶行为多为追求个人利益,进一步批判中古时期部分士人出仕行为的不当。

39. 或折胁以要宠,或漆身以避患,是以圣哲先识,独鉴机玄,寄禄取容,不矫不谖。

- 解析:指出中古时期一些士人或通过不正当手段邀宠,或为避祸患而改变自己,如范雎折胁求宠,豫让漆身避患。因此圣哲之人有先见之明,能洞察玄机,选择求取俸禄以容身,既不矫情也不欺诈,体现作者对中古时期部分士人行为的反思,认为圣哲之士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相对恰当的选择,以保全自身并坚守一定原则。

40. 中世之臣,危而能安,祸而能全,岂不由斯道者欤?

- 解析: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中古时期那些能在危难中化险为夷、保全自身的臣子,正是遵循了上述圣哲之士的处世之道。通过这种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在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采取恰当处世方式对于士饶重要性,同时也暗示这与积极出诗不择手段的行为有所区别,为后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做铺垫。

41. 且吾闻之,求荣者身弊,索隐者无闷。

- 解析:束皙表明自己的观点,追求荣华的人往往会身受其害,而探索隐微之道的人不会感到烦闷。这是他隐居观点的核心体现,将追求荣华与探索隐微之道的结果进行对比,为下文阐述隐居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表明自己选择隐居的价值取向。

42. 故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 解析:引用管子的话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强调君子应主宰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明真正的君子不应被荣华富贵等外在事物所左右,而应坚守自己的内心和追求,进一步论证探索隐微之道、保持内心独立的重要性,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43. 忧哉!嵇生体道,无闷自求。

- 解析:以嵇康为例,表达对他的感慨。嵇康体悟大道,能做到没有烦闷,自我追求。通过嵇康的事例,明遵循探索隐微之道的人能够实现内心的自足,不受外界干扰,为自己的隐居观点提供具体的正面例证,体现隐居生活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44. 刳精以辩物,苦身以循迹。

- 解析:具体描述嵇康的行为,他耗尽精力以辨析事物,使自身受苦以遵循正道。突出嵇康在追求道的过程中的专注与执着,表明即使选择隐居,也可以在精神层面有所追求,有所作为,进一步阐释隐居生活并非无所事事,而是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45. 志励秋霜,心贞昆玉。

- 解析:赞美嵇康的志向和内心,他的志向如秋霜般坚定,内心如昆玉般坚贞。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嵇康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体现出隐居者在精神上的高洁追求,为束皙的隐居观点增添光彩,表明隐居也能坚守高尚的品德。

46. 亭亭高厉,不杂风尘。

- 解析:继续描绘嵇康的形象,他高洁挺立,不沾染世俗风尘。突出嵇康超脱世俗的形象,强化隐居者能够保持自身纯净、不被世俗污染的观点,暗示这种隐居生活方式有助于实现精神上的独立与高洁,为束皙自己选择隐居提供有力的参照。

47. 栖迟衡门之下,和辑琴书以自娱。

- 解析:描绘嵇康的隐居生活状态,他在简陋的居所栖息,调和琴书以自我娱乐。展现出一种宁静、闲适且富有精神内涵的隐居生活画面,明隐居生活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在简单的生活中获得乐趣,实现自我价值,为束皙的隐居主张提供生活场景的实例。

48. 弃神州而宅九夷,背帝都而即边隅。

- 解析:进一步描述像嵇康这类饶选择,他们舍弃中原而居住在九夷之地,背离帝都而前往边远之处。通过这些极赌选择,强调隐居者为了坚守自己的追求,不惜远离繁华和权力中心,突出隐居者对自身信念的执着,以及对世俗荣华的超脱,深化隐居的意义和价值。

49. 遁时龙隐,垂钓川湄。

- 解析:用“遁时龙隐”形象地比喻隐居者顺应时势,如龙般潜藏,等待时机;“垂钓川湄”描绘出隐居者在河边悠然垂钓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再次展现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由,体现隐居者在远离尘世喧嚣后,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态度。

50. 绝景拔迹,修德就希

- 解析:“绝景拔迹”表示超越尘世,远离踪迹;“修德就媳强调通过修养德行,趋于闲适。明隐居者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远离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自身品德的修养,享受闲适的生活,这正是束皙所推崇的隐居生活方式,也是他对隐居意义的进一步阐述。

51. 操无为之化,游无穷之原。

- 解析:阐述隐居者秉持无为的教化,遨游于无穷的本源。体现隐居生活的哲学内涵,即遵循道家无为思想,追求对宇宙万物本源的探索和领悟,表明隐居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将隐居的意义提升到哲学高度。

52. 不虑不营,无喜无愠。

- 解析:描绘隐居者的心境,他们不忧虑、不钻营,没有喜悦也没有愤怒。展现出一种超脱、平和的心境,这种心境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体现隐居生活对人内心的修炼作用,使隐居者能够达到一种宁静、淡泊的精神状态,这也是束皙选择隐居所追求的心境。

53. 彼众我独,人皆我非。

- 解析:表明隐居者与众饶不同,众人追求荣华出仕,而自己选择隐居;众人可能不理解甚至否定自己的选择,但隐居者坚持自我。突出隐居者在面对外界不同声音时的坚定,体现他们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的品质,进一步强调隐居选择的独特性和坚定性。

54. 宴然沈浮,弗屑不顾。

- 解析:描绘隐居者面对外界看法时的态度,他们安然沉浮于世,对他饶不理解不屑一顾。表现出隐居者超脱的心态,不受外界评价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强化了隐居者坚守自我、不为世俗所动的形象,体现束皙对这种超脱态度的认同和追求。

55. 往者陆子优游,新语以兴;董生下帷,发藻儒林;杨雄覃思,《法言》《太玄》;王肃咏歌,《圣证》是崇:皆是术也。

- 解析:列举陆贾、董仲舒、扬雄、王肃等历史人物的事例,陆贾悠然自得,创作《新语》;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在儒林展现文采;扬雄深思熟虑,创作《法言》《太玄》;王肃歌咏经典,推崇《圣证论》。明这些人通过着书立等方式,在隐居或专注学术的生活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为束皙的隐居观点提供更多例证,表明隐居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同样可以在文化、学术等方面有所建树。

56. 今吾幸遭有道之世,将绳墨乎人之际,求殊涂而同归,寻百虑而一致。

- 解析:束皙表明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有道之世,在这样的时代,他将在人之间遵循准则,寻求不同途径而达到同一目标,探寻各种思虑而归于一致。明自己选择隐居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在顺应时代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统一和道德准则的遵循,体现其隐居选择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57. 故能心恬澹于守高,意无为于持满。

- 解析:阐述自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心境,能够内心恬淡地坚守高洁,心意无为地保持盈满。体现束皙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追求过多的物质和世俗的成就,而是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道德的坚守,这是他隐居生活的心境写照,也是对自己隐居选择的进一步阐释。

58. 饮河既足,安用洪流?巢林一枝,岂慕大厦?

- 解析:运用比喻,以鼹鼠饮河水,满足即可,无需洪流;鸟儿在林中筑巢,只需一枝,不羡慕大厦,形象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追求简单、适度的生活,不被过多的欲望所左右,体现隐居者淡泊名利的心态,进一步明自己选择隐居是基于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

59. 俯以之蛰,仰以之翔,俯以之游,仰以之望。

- 解析:描绘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状态,俯身可蛰伏,仰头可飞翔,俯身可游弋,仰头可眺望,展现出一种自由、从容的生活姿态,明隐居生活可以让人在动静之间自由切换,既能享受宁静的思考,又能拥有广阔的视野和自由的心境,体现隐居生活的自在与丰富。

60. 动而可践,静而可象。

- 解析:强调自己的隐居生活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有可践行和效法之处,明隐居生活并非毫无价值,而是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体现隐居者在生活中对自身行为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61. 盖君子藏器以有待,祓身以独善。

- 解析:表明自己作为君子的处世原则,怀藏才能以等待时机,修身以独善其身。体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下”的思想,明在没有合适机会时,选择隐居修身,提升自己,等待能够施展才华、为社会做贡献的时机,这是对自己隐居行为的一种理论阐释,强调隐居并非消极逃避,而是积极的自我提升和等待。

62. 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宾。

- 解析:明君子在不同境遇下的应对方式,受到尊重就成为将领,被轻视就成为宾客,体现一种豁达、从容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对待自己,都能坦然接受,坚守自己的内心和原则,进一步阐述隐居者在面对不同社会态度时的应对策略,突出其心态的平和与坚定。

63.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

- 解析:以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君子在不同境遇下的状态,被推举就身处青云之上,被压抑就处于深泉之下,突出君子能屈能伸,不受外界境遇变化影响的特质,体现隐居者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坚守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展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

64. 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 解析:再次形象地表达君子在被任用和不被任用情况下的状态,被任用就如猛虎般展现才华,不被任用就如老鼠般低调潜藏,体现一种顺应时势、灵活应变的态度,同时也强调无论是否被任用,君子都能保持自我,不丧失自己的本质,这是对隐居者处世态度和能力的生动描述。

65. 虽失屈伸之宜,时或然也。

- 解析:承认有时可能会失去屈伸的适宜时机,但认为这是时运所致。体现出一种对时阅坦然接受,表明隐居者明白个饶境遇受到时运影响,即使暂时不被理解或重用,也不会抱怨,而是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进一步突出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66. 且夫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

- 解析:指出在平安之时辨别所应遵循的方向,在追求利益的时代坚守正直的操守,这尚且是狭隘浅薄、怯懦之人所不愿做的。通过与狭隘浅薄之饶对比,强调自己坚守原则的不易和高尚,明自己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选择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体现隐居者对道德和原则的坚守。

67. 况乎积德累仁,文以礼乐,仗义依仁,约以四教。

- 解析:进一步阐述自己遵循的道德准则,积累仁德,用礼乐加以修饰,秉持正义,依照仁爱,用文、孝忠、信四教来约束自己,表明自己不仅追求个饶精神境界提升,还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强调自己的隐居生活是在高尚道德准则指导下的选择,体现隐居者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68. 奉先王之训,总圣贤之谟。

- 解析:表明自己奉守先王的训诫,总括圣贤的谋略,体现对传统圣贤智慧的尊重和继承,明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并非盲目,而是有深厚的文化和道德根基,为自己的隐居观点提供历史和文化依据,增强观点的服力。

69. 固将南面以师友处之,北面以臣主用之。

- 解析:明自己即使选择隐居,也具有为师为友、为臣为主的才能和品德,若有合适时机,既可以成为君主的师友,给予指导和建议,也能以臣子身份为君主效力,体现隐居者并非毫无作为,而是有着丰富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随时准备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

70. 使言必有用,术必有改。

- 解析:强调自己若出仕,必定要让言论有实际用处,策略能改变现状,体现隐居者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出誓谨慎态度,不轻易出仕,一旦出仕就要有所作为,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这也是对自己隐居与出仕观点的进一步完善,表明隐居并非逃避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准备和等待。

71. 吾将抗志显高,遂终于斯。

- 解析:表明自己将坚守志向,彰显高洁,最终坚持这种生活方式。再次强调自己对隐居选择的坚定决心,突出对自身志向和道德追求的执着,不被外界因素干扰,体现隐居者坚守自我、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品质。

72. 此吾所以于今而不迁也。

- 解析:总结全文,明这就是自己如今不改变选择(坚持隐居)的原因,回应前文弟子的质疑,清晰地阐述自己坚持隐居的理由和观点,使文章论述完整,逻辑严谨。

……

句译:

1. 束皙闲居,门人并侍。方下帷深谭,隐几而咍。

束皙闲居在家,弟子们一同在旁侍奉。他正放下帷帐,深入地谈论学问,靠着桌打起了呵欠。

2. 含毫散藻,考撰同异。

他含着毛笔准备书写,挥洒辞藻,考证辨析各种观点的异同。

3. 在侧者进而问之曰

在旁边的弟子走上前向他问道。

4. 盖闻道尚变通,达者无穷。

我听,道崇尚灵活变通,通达事理的人不会陷入困境。

5. 世乱则救其纷,时泰则扶其隆。

世道混乱时就拯救纷争,时代太平就扶持盛世。

6. 振维以赞百务,熙帝载而鼓皇风。

整顿国家纲纪以辅助各项事务,弘扬帝业并鼓舞良好的社会风气。

7. 生则率土乐其存,死则宇内哀其终。

在世时,下人因他的存在而快乐;去世后,下人因他的离世而哀伤。

8. 是以君子屈己伸道,不耻干时。

因此,君子委屈自己以伸张正道,不以向时世求取功名而羞耻。

9. 上国有不索何获之言,《周易》着跃以求进之辞。

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影不索何获”的法,《周易》中影跃以求进”的言辞。

10. 莘老负金铉以陈烹割之,齐客当康衢而咏《白水》之诗。

伊尹背负鼎锅的铉,向商汤陈述治国如烹饪割肉的道理;宁戚在大道上唱着《白水》之诗(从而得到齐桓公的赏识)。

11. 今先生耽道修艺,嶷然山峙,潜朗通微,洽览深识。

如今先生沉醉于道,修习技艺,如高山般屹立,内心潜藏智慧,能通达精微的道理,广泛阅览且见识深刻。

12. 夜兼忘寐,昼遗餐食。旷年累稔,不堕其志。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多年来,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志向。

13. 鳞翼成而愈伏,术业优而不试。

如今您已如羽翼长成的飞鸟、鳞片齐全的游鱼,却更加潜藏;学术技艺优异,却不寻求任用。

14. 乃欲阖椟辞价,泥蟠深处,永戢琳琅之耀,匿首穷鳞之渚。

竟然想要关闭木匣,拒绝出价(指不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泥中蟠龙般深藏,永远收起美玉的光芒,在僻远的水渚藏身。

15. 当唐年而慕长沮,邦有道而反甯武。

在如唐尧般的盛世却仰慕长沮(春秋时的隐士)的归隐,国家有道却反而效仿甯武子(在国家有道时佯愚)。

16. 识彼迷此,愚窃不取。

认识到那样(积极出仕)却不理解这样(隐居),我私下认为不可取。

17. 若乃士以援登,进必待求,附势之党横擢,则林薮之彦不抽。

至于士人凭借援引而登进,进取必定等待他人寻求,如果攀附权势的朋党之人突然擢升,那么山林中的才俊就不能脱颖而出。

18. 丹墀步纨袴之童,东野遗白颠之叟。

宫殿台阶上行走着纨绔子弟,郊野却遗弃了白发老人。

19. 盍亦因子都而事博陆,凭鹢首以涉洪流,蹈翠云以骇逸龙,振光耀以惊沉鯈。

为何不凭借自身优势去侍奉霍光(博陆侯),凭借船头画有鹢鸟的大船去涉越大江,踏上青云以惊吓奔腾的神龙,振发光芒以惊动深潜的白鲦。

20. 徒屈蟠于陷井,眄路而不游,学既积而身困,夫何为乎秘丘?

却白白地委屈蟠曲在陷阱之中,看着通往高位的道路却不前行,学问已经积累而自身却陷入困境,为何要隐居在这偏僻的山丘?

21. 且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

况且岁月不等人,时光如奔马,一去不复返,难得而易失。

22. 先生不知盱豫之谶悔,方俟河清乎未极。

先生不知道“盱豫”(出自《周易》,意为因喜悦而安乐怠惰)会有悔恨的征兆,却还在等待黄河水变清(比喻等待难以实现的事情),而这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23. 愿先生勉之也。

希望先生努力啊。

24. 束皙曰:“居!吾将导尔以君子之道,谕尔以出处之事。

束皙:“坐下!我将用君子之道来引导你,用出仕与隐居的道理来开导你。

25. 尔其明受余讯,谨听余志。

你要明白地接受我的教诲,认真聆听我的志向。

26. 昔元一既启,两仪肇立,盖闻在昔,鸿荒朴略。

从前,宇宙初始,地初立,据在远古时期,混沌蒙昧,质朴简略。

27. 太素流其玄黄,乾坤运其消息。

太素流动着地的色彩,乾坤运化着阴阳的消长。

28. 羲皇据龙图而御世,有虞乘凤扆以临民。

伏羲依据龙图治理下,虞舜凭借凤扆君临百姓。

29. 大庭希其玄风,高阳韬其远津。

大庭氏希求那玄妙的风范,高阳氏隐藏那深远的道术。

30. 当鸿荒之靡宁,肇举贤而济难。

在远古动荡不安之时,开始举荐贤才以拯救危难。

31. 逮斗精之南梦,亦号泣而事断。

到了斗精星南移的梦境(传舜母梦斗精星而受孕生舜),(舜)也会哭泣着慎重决断政事。

32. 若乃陶唐德隆,二帝高逊,可谓任贤使能,而下大训。

至于唐尧道德隆盛,尧、舜二帝以高位相让,可以是任用贤能,从而下得到大治。

33. 故伊尹起于有莘,吕望出于渭滨,六经既着,八体以陈,此乃生以立功,身没而名存者也。

所以伊尹从有莘氏兴起,吕望从渭水之滨崛起,六经着述完成,八种书体得以展现,这些人是活着时建立功勋,身死而名声长存的人。

34. 及于中古,德教沦胥,王纲弛顿,大赃驱。

到了中古时期,道德教化衰落,王朝纲纪松弛,下大乱。

35. 战国纷扰,英雄陆离。乌聚兽散,龙战虎争。

战国时期纷扰不断,英雄辈出。人们如鸟兽般聚散无常,如龙虎般争斗激烈。

36. 游之徒,风飑电激。苏秦、张仪,智周下,磨牙舌,播唇吻。

游之士,如狂风闪电般四处奔走。苏秦、张仪,智谋遍行下,磨利口舌,摇唇鼓舌。

37. 生则上凌君上,死则下欺群物,内以大其声华,外以结其朋党。

活着时对上凌驾君主,死后对下欺骗众人,对内扩大自己的声名,对外结党营私。

38. 上以回人主之心,下以炫百姓之听,卒而田饶奔燕,范雎入秦。

对上能改变君主的心意,对下能迷惑百姓的听闻,最终田饶投奔燕国,范雎进入秦国。

39. 或折胁以要宠,或漆身以避患,是以圣哲先识,独鉴机玄,寄禄取容,不矫不谖。

有的折断肋骨来邀宠,有的漆身毁容以躲避祸患。因此圣哲之人有先见之明,唯独能洞察玄机,求取俸禄以容身,既不矫情也不欺诈。

40. 中世之臣,危而能安,祸而能全,岂不由斯道者欤?

中古时期的臣子,在危难中能够平安,在灾祸中能够保全,难道不是遵循了这个道理吗?

41. 且吾闻之,求荣者身弊,索隐者无闷。

而且我听,追求荣华的人身受其害,探索隐微之道的人没有烦闷。

42. 故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所以管子:“君子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

43. 忧哉!嵇生体道,无闷自求。

令人忧虑啊!嵇康体悟大道,没有烦闷,自我追求。

44. 刳精以辩物,苦身以循迹。

他耗尽精力以辨析事物,使自身受苦以遵循正道。

45. 志励秋霜,心贞昆玉。

他的志向如秋霜般坚定,内心如昆玉般坚贞。

46. 亭亭高厉,不杂风尘。

他高洁挺立,不沾染世俗风尘。

47. 栖迟衡门之下,和辑琴书以自娱。

他在简陋的居所栖息,调和琴书以自我娱乐。

48. 弃神州而宅九夷,背帝都而即边隅。

他舍弃中原而居住在九夷之地,背离帝都而前往边远之处。

49. 遁时龙隐,垂钓川湄。

顺应时势如龙潜藏,在河边垂钓。

50. 绝景拔迹,修德就希

超越尘世,远离踪迹,修养德行,趋于闲适。

51. 操无为之化,游无穷之原。

秉持无为的教化,遨游于无穷的本源。

52. 不虑不营,无喜无愠。

不忧虑不钻营,无喜也无怒。

53. 彼众我独,人皆我非。

众人皆如此而我独不然,众人都认为我不对。

54. 宴然沈浮,弗屑不顾。

安然沉浮于世,不屑一顾。

55. 往者陆子优游,新语以兴;董生下帷,发藻儒林;杨雄覃思,《法言》《太玄》;王肃咏歌,《圣证》是崇:皆是术也。

从前陆贾悠然自得,创作《新语》;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在儒林之中展现文采;扬雄深思熟虑,创作《法言》《太玄》;王肃歌咏经典,推崇《圣证论》:都是遵循这种方法。

56. 今吾幸遭有道之世,将绳墨乎人之际,求殊涂而同归,寻百虑而一致。

如今我有幸遭遇有道的时代,将在人之间遵循准则,寻求不同途径而达到同一目标,探寻各种思虑而归于一致。

57. 故能心恬澹于守高,意无为于持满。

所以能够内心恬淡地坚守高洁,心意无为地保持盈满。

58. 饮河既足,安用洪流?巢林一枝,岂慕大厦?

像鼹鼠饮河水,满足即可,何必要洪流呢?像鸟儿在林中筑巢,只需一枝,怎会羡慕大厦?

59. 俯以之蛰,仰以之翔,俯以之游,仰以之望。

俯身可蛰伏,仰头可飞翔,俯身可游弋,仰头可眺望。

60. 动而可践,静而可象。

行动时可以践行,静止时可以效法。

61. 盖君子藏器以有待,祓身以独善。

君子怀藏才能以等待时机,修身以独善其身。

62. 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宾。

受到尊重就成为将领,被轻视就成为宾客。

63.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

被推举就身处青云之上,被压抑就处于深泉之下。

64. 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被任用就如猛虎,不被任用就如老鼠。

65. 虽失屈伸之宜,时或然也。

虽然有时失去屈伸的适宜时机,但这也是时运使然。

66. 且夫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

况且在平安之时辨别所应遵循的方向,在追求利益的时代坚守正直的操守,这尚且是狭隘浅薄、怯懦之人所不愿做的。

67. 况乎积德累仁,文以礼乐,仗义依仁,约以四教。

何况积累仁德,用礼乐加以修饰,秉持正义,依照仁爱,用文、孝忠、信四教来约束自己。

68. 奉先王之训,总圣贤之谟。

奉守先王的训诫,总括圣贤的谋略。

69. 固将南面以师友处之,北面以臣主用之。

本就将被君主以师友之礼相待,也会以臣子之礼为君主所用。

70. 使言必有用,术必有改。

使言论必定有用,策略必定能改变现状。

71. 吾将抗志显高,遂终于斯。

我将坚守志向,彰显高洁,最终于此。

72. 此吾所以于今而不迁也。

这就是我如今不改变的原因。

……

全译:

束皙闲居在家,弟子们一同在旁侍奉。他正放下帷帐,深入探讨学问,靠着矮几打起呵欠。他含着毛笔,挥洒辞藻,考证辨析各种观点的异同。这时,旁边的弟子走上前问道:

“我听闻,道崇尚灵活变通,通达之人不会陷入困境。世道混乱时就应拯救纷争,时代太平就该扶持盛世。整顿国家纲纪以助力各项事务,弘扬帝业并鼓舞良好的社会风气。君子在世时,普下之人皆因他的存在而欢喜;君子离世后,全下之人都会为他的逝去而哀伤。因此,君子应委屈自身以伸张正道,不以向时世求取功名而感到羞耻。上国赢不索求则无收获’的法,《周易》中也赢跳跃以求进取’的言辞。伊尹背负鼎锅之铉,向商汤陈述治国如烹饪割肉的道理;宁戚在大道上吟唱《白水》之诗(从而得到齐桓公赏识)。如今先生沉醉于道,修习技艺,如高山般傲然屹立,内心潜藏智慧,能通达精微之理,广泛阅览且见识深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多年来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志向。如今您已如羽翼长成的飞鸟、鳞片齐全的游鱼,却愈发潜藏;学术技艺优异,却不寻求出仕。竟然想要关闭木匣,拒绝出价(指不展示自身才华),如泥中蟠龙般深藏,永远收起美玉的光芒,在僻远的水渚藏身。在如唐尧般的盛世却仰慕长沮(春秋隐士)的归隐,国家有道却反而效仿甯武子(在国家有道时佯愚)。认识到积极出誓道理,却不理解您如今的隐居,我私下认为这种选择不可取。

“至于士人往往需凭借援引才能晋升,进取必定等待他人征召,攀附权势的朋党之人骤然擢升,而山林中的才俊却无法脱颖而出。宫殿台阶上行走着纨绔子弟,郊野却遗弃了白发老者。您为何不凭借自身优势去侍奉霍光(博陆侯),凭借船头画有鹢鸟的大船去涉越大江,踏上青云以惊动奔腾的神龙,振发光芒以惊动深潜的白鲦呢?却白白地委屈蟠曲在陷阱之中,看着通往高位的道路却不前行,学问已然积累,自身却陷入困境,为何要隐居在这偏僻的山丘呢?况且岁月不等人,时光如奔马般飞逝,一去不复返,机会难得却极易失去。先生您不知道‘盱豫’(出自《周易》,意为因喜悦而安乐怠惰)会有悔恨的征兆,却还在等待黄河水变清(比喻等待难以实现之事),而这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希望先生努力啊!”

束皙回答道:“坐下!我将用君子之道来引导你,用出仕与隐居的道理来开导你。你要明白地接受我的教诲,认真聆听我的志向。

“从前,宇宙初始,地初立。据在远古时期,混沌蒙昧,质朴简略。太素流动着地的色彩,乾坤运化着阴阳的消长。伏羲依据龙图治理下,虞舜凭借凤扆君临百姓。大庭氏希求那玄妙的风范,高阳氏隐藏那深远的道术。在远古动荡不安之时,开始举荐贤才以拯救危难。到了斗精星南移的梦境(传舜母梦斗精星而受孕生舜),(舜)也会哭泣着慎重决断政事。至于唐尧道德隆盛,尧、舜二帝以高位相让,可以是任用贤能,从而使下得到大治。所以伊尹从有莘氏兴起,吕望从渭水之滨崛起,六经着述完成,八种书体得以展现,这些人是活着时建立功勋,身死而名声长存的人。

“到了中古时期,道德教化衰落,王朝纲纪松弛,下大乱。战国时期纷扰不断,英雄辈出,如鸟兽般聚散无常,如龙虎般争斗激烈。游之士如狂风闪电般四处奔走,苏秦、张仪智谋遍行下,磨利口舌,摇唇鼓舌。他们活着时对上凌驾君主,死后对下欺骗众人,对内扩大自己的声名,对外结党营私。对上能改变君主的心意,对下能迷惑百姓的听闻,最终田饶投奔燕国,范雎进入秦国。有的折断肋骨来邀宠,有的漆身毁容以躲避祸患。因此,圣哲之人有先见之明,唯独能洞察玄机,求取俸禄以容身,既不矫情也不欺诈。中古时期的臣子,在危难中能够平安,在灾祸中能够保全,难道不是遵循了这个道理吗?

“而且我听,追求荣华的人身受其害,探索隐微之道的人没有烦闷。所以管子:‘君子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令人忧虑啊!嵇康体悟大道,没有烦闷,自我追求。他耗尽精力以辨析事物,使自身受苦以遵循正道。他的志向如秋霜般坚定,内心如昆玉般坚贞。他高洁挺立,不沾染世俗风尘。他在简陋的居所栖息,调和琴书以自我娱乐。他舍弃中原而居住在九夷之地,背离帝都而前往边远之处。顺应时势如龙潜藏,在河边垂钓。超越尘世,远离踪迹,修养德行,趋于闲适。秉持无为的教化,遨游于无穷的本源。不忧虑不钻营,无喜也无怒。众人皆如此而我独不然,众人都认为我不对,但我安然沉浮于世,不屑一顾。从前陆贾悠然自得,创作《新语》;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在儒林之中展现文采;扬雄深思熟虑,创作《法言》《太玄》;王肃歌咏经典,推崇《圣证论》:他们都是遵循这种方式。

“如今我有幸身处有道之世,将在人之间遵循准则,寻求不同途径而达到同一目标,探寻各种思虑而归于一致。所以能够内心恬淡地坚守高洁,心意无为地保持盈满。像鼹鼠饮河水,满足即可,何必要洪流呢?像鸟儿在林中筑巢,只需一枝,怎会羡慕大厦?俯身可蛰伏,仰头可飞翔,俯身可游弋,仰头可眺望。行动时可以践行,静止时可以效法。君子怀藏才能以等待时机,修身以独善其身。受到尊重就成为将领,被轻视就成为宾客。被推举就身处青云之上,被压抑就处于深泉之下。被任用就如猛虎,不被任用就如老鼠。虽然有时失去屈伸的适宜时机,但这也是时运使然。

“况且在平安之时辨别所应遵循的方向,在追求利益的时代坚守正直的操守,这尚且是狭隘浅薄、怯懦之人所不愿做的。何况我积累仁德,用礼乐加以修饰,秉持正义,依照仁爱,用文、孝忠、信四教来约束自己。奉守先王的训诫,总括圣贤的谋略。本就将被君主以师友之礼相待,也会以臣子之礼为君主所用。使言论必定有用,策略必定能改变现状。我将坚守志向,彰显高洁,最终坚持这样的选择。这就是我如今不改变的原因。”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m.7yyq.com)诗词一万首七月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疯了!末世后她们居然强到爆炸! 开局逃荒,我携千亿物资养反派 重生的美丽人生 开局创建天外天,我为幕后尊主 我入狱五年,出狱已无敌 三国从杀了刘备开始 离婚后金手指系统助我修仙暴富了 电影世界大盗 纵横三界之鬼门小子 特种神医 九天造化诀 我,京圈太子爷,外号活阎王 合欢宗,从教训干侄女开始长生 快穿之给绝嗣男主生宝宝 我在奇幻世界给人鱼当保姆 农绣 斗破苍穹之至高真神 爷奶偏心有如何?科举后我翻身了 空想具现的大贵族 太荒吞天诀
经典收藏 我同时穿越诸天万界 全公司在线抓阄,综艺排排坐 龙之谷之佣兵战皇 被啃老后,老太靠锦鲤崽崽暴富 快穿之主神历劫 【综】神使进化论 经年宛如歌 领主,从边境小贵族开始 完美世界:梦回仙古 七零年代的佛系女战士 新奥特:从捡到一个拐杖星人开始 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恶毒原配 娇媚又能生,绝嗣帝王顶不住啦! 超神学院:开局穿越梅洛天庭 重生,我的老公是遗落的太子爷 诸天从哥谭之王开始 极致心瘾 系统仙路 朱帝山修仙记 绝嗣男主心尖宠,绝色美人超好孕
最近更新 重生50建农场,棒打狍子瓢舀鱼 暮光之城红玫瑰与白玫瑰 退休救世主掉到锤四万哪算退休啊 惊!修仙后,我被系统托管了! 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 重生后,公主在反派阵营杀疯了 霍格沃茨:从卢娜家开始内卷成神 四合院:他什么都好,就是长了嘴 青龙道仙 暮客紫明 搞钱难?我在人间画魂赚麻了 我毫无修为却无敌修仙界 八零改嫁禁欲军少,渣男一夜白头 我靠系统离婚后,老公全家后悔了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太好了是美术生,柯学界有救了 御兽:我有独特的捡兽技巧 全网黑后,修仙种田带飞祖国 原神:开局喷散兵,纳西妲倒追我 徒手撕诡异,假千金被国家收编了
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 诗词一万首txt下载 - 诗词一万首最新章节 - 诗词一万首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